慈禧的屍體等了一年之久才下葬,而出殯的當天臭氣熏天,怎麼回事。《網路歷史》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點,慈禧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個禍害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老頑固終於駕鶴西去。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慈禧生前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準備自己的葬品,籌劃自己的葬禮,但是在其死後,清政府卻是又整整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算完事兒。

一年後,清政府挑了11月9日這天為良辰吉日,舉行了慈禧的葬禮。

慈禧出殯當天臭氣熏天是確有其事的,但是臭氣卻不是慈禧腐爛所發出來的。

慈禧屍身不腐的原因

1928年,孫殿英打開慈禧的棺木時,死了20年的慈禧屍身栩栩如生,沒有一點腐爛和異味。

那麼慈禧屍身為何保存的如此完好呢?

1、慈禧本身。

根據史料可知慈禧是因為整天大魚大肉的飲食不科學從而得了痢疾。

現在社會痢疾不算什麼大病,但是在清末時卻是要了命了。

慈禧連續十來天拉肚子,無法進食,每天就是喝點奶啊、水啊之類的。

這樣慈禧死時,腸胃中基本上沒任何食物殘留了。

體內剩餘的導致肉體腐爛的細菌、病毒較少。

2、棺木材料。

慈禧早早就命人準備了年份最老、份量最重的金絲楠木來為自己打造棺材,這種木材紋理筆直、結構細密、不易變形、難以開裂、自帶香氣、斷面光滑。

棺材的各個結合面光滑如鏡,棺蓋合閉後,內腔就是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空間。

慈禧屍身消耗掉有限的氧氣後,就再也沒有繼續腐化的必要條件。

3、下葬前的維護。

慈禧被裝進棺材後並不是無人問津,而是由其生前一直伴隨其左右的太監李蓮英打理諸事。

棺材被停放在專門的宮殿中,李蓮英負責慈禧棺材的日常保養維護。

包括供奉、守護、除塵、更換棺材鋪墊等等。

棺材不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壞!

臭氣的來源分析

關於慈禧出殯當天臭氣熏天的說法來源於當時觀看葬禮的路人,其實送葬隊伍中的人自身處在送葬環境中,是不會有太大感覺的。

那麼臭氣的來源在哪裡呢?

1、牲畜的糞便。

慈禧的葬禮聲勢浩大,光送葬的人員就達到上萬人次,運送陪葬品的牛馬數千頭。

人類的排泄問題倒是還好管理,牲畜卻恣意的很,走到哪拉到哪。

同時為了保持隊形,送葬人員們也大都會踩幾腳牲畜的糞便……

2、人與動物的體味。

從北京城到菩陀峪定東陵大概有125公裡的路程,送葬隊伍連續走了五天。

這五天他們除了趕路就是趕路,不僅汗流浹背而且無法洗澡。

同時在秋末冬初的季節,晚上是十分寒冷的,所以都穿著厚厚的衣服,衣服一捂體味就更加濃烈了。

一個人、一匹馬的體味可以忽略不計。

那五千個人,五千匹馬呢?

3、祭品變質。

慈禧出殯時的祭品和現在好多地方的農村習俗是一樣的,有很多生豬肉、生雞肉之類的。

慈禧的祭品估計需要以千斤為單位來計量了,五天的行程中雖然天氣不是很熱,但卻也不是零攝氏度左右的溫度。

兩天左右這些生肉就開始變質、變味了,到了第五天估計已經腥臭難聞了。

慈禧葬禮如此興師動眾,雖然不讓別人靠近觀看,但也擋不住大家的好奇之心和慶賀之意。

大家自發的聚集在一起,站在原處等待送葬隊伍經過。

雖然隊伍尚遠,但一股牲畜糞便、人與牲畜和變質祭品散發出來的味道卻已匯成一股惡臭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