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超過70%,為何很多人卻都認覺得宋朝很弱?《網路歷史》

首先,我對這一勝率的統計表示嚴重懷疑。

它勝敗的標準是什麼?是戰爭、戰役還是戰鬥?比如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算誰?澶淵之盟算誰勝。

金兵大舉南下時,宋軍也取得一些戰鬥戰役的勝利,但東京陷落,二帝北狩,這種勝率是怎麼算的?

總體算來,宋朝自滅北漢後,好像沒贏得過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

狄青取得的所說昆侖關大捷其實不過隻是戰役規模的勝利。

即便是境內一座孤城造反,宋朝也要派出大兵圍困一年以上。

因此,這種勝率的統計真的不科學。

竊以為目前學界的社會上所以掀起一股為弱宋翻案的思潮主要是因為一些腐儒目光短淺,竭力美化宋朝。

為達此目的,他們才拋出了這種勝率論。

除了勝率,還有其他幾個論點。

一是蒙古滅各國,南宋用時最長。

這純粹是一種詭辯的手段。

一個國家滅掉另一國家所用時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並非對手強弱這一單一因素決定的。

下面說兩個例子。

一是金與宋滅亡前,金始終強勢,但元滅金所用的時間卻僅為滅宋時間的一半。

金滅北宋時也不會比蒙古更強吧,但金滅北宋用時卻極短。

難道南宋比金和北宋都強?二是強調宋周邊對手太強。

宋之周邊強國,最初不過遼與西夏。

但他們真的很強嗎?

事實上契丹勢頭最盛時,後唐也能在與後梁爭雄之際與之對抗而不落下風。

就連後梁也曾大敗過契丹,西夏元昊時也曾大敗過它。

而宋統一了中國內地後竟然懼遼如虎,年貢歲幣以奉之,開互市以養之,糧與鐵等戰略物資不斷入遼境,而宋確始終缺戰馬,以此足見遼之強,宋養成也。

西夏更原本不過宋之屬國,屢屢造反,宋不能定,逐以財帛養之。

其間西夏每有英主在位,必用兵宋朝,加碼索取,而一旦幼主臨朝,國勢衰危,則宋朝上下心口頌仁義,心存茍且,而不敢乘機討伐致使二百年間,彼予取予求而養成其勢。

敢問:敵之強也,誰之過乎。

至於宋朝無馬之說,則遇敵則怯,使邊境日蹙,周鄰各懷侵凌之心,馬之不得,天意呼!人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