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馬嵬之變,是楊貴妃楊國忠之過,或是唐玄宗自己的責任。《網路歷史》

安祿山造反,馬嵬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這在華夏歷史幾千年當中,也算是少有的人間天堂般時光了,可惜唐玄宗後期,過度沉溺享樂,致使堂堂一歷史最盛王朝從此走向衰退!這要從唐玄宗放權節度使開始,一個朝代,放權地方,意味著統治者無心或者無力把控局面,才會放權!安祿山和史思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獲得了權利和機會,同時楊國忠也在這樣的縫隙中獲得了空前權利,官至宰相!

唐玄宗取悅楊貴妃

有個人叫郭從謹,曾經向唐玄宗禁言:『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誅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

是以先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蓋為此也。

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安平。

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惟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

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

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訴之乎!』唐玄宗聽了,後悔莫及,然而他聽到此番言論時,已經是在他西逃的路上了。

安史之亂的爆發,既是安祿山史思明私欲膨脹的結果,也是勢力派別鬥爭,更是權臣把持朝政引來官民不滿的結果。

大家一直以為楊國忠跟楊玉環,是兄妹關系。

事實是,這兩人從五服的角度來看,僅僅是同宗同族而已,楊國忠和楊貴妃隻是這場歷史鬧劇的犧牲品而已,為何會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馬嵬之變的始末:話說潼關失守,唐玄宗匆忙出逃長安,往哪裡逃呢?在楊國忠的鼓動下,準備逃往成都,因為當時的西南道還掌握在楊國忠手中,他當然向往西邊逃!更可惡的是,整個棄都城的過程也是偷偷摸摸的,當時隻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以及楊國忠幾個人,范圍非常小,同時還精選了一些禁軍護衛。

美其名曰:禦駕親征!到頭來卻是偷偷從城西門出城,一路西逃往四川!

安史之亂,唐由盛轉衰

出逃的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興平縣的馬嵬驛。

此時的禁軍裡面就有不同的聲音,有人發現不是去討伐安史叛賊,而是一路向西?他們有人似乎發現了唐玄宗西逃的事情!於是就吵鬧起來,因為他們的家屬親人,都留在了都城長安!這讓禁軍士兵有被欺騙的感覺。

此時的禁軍統領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當年唐玄宗殺韋皇後,陳玄禮也是指揮官,這會兒他似乎聞到了當年相同的味道,那就是士兵嘩變!

話說楊國忠把政這些年,可以說壞事是幹盡了,好事是沒有幹一件,朝廷內外,官民大眾,對其實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就連陳玄禮都想親手殺了他,但是作為一個將軍,沒有勢力支持或者朝廷高層的應合,想要殺宰相,這就是造反,在唐玄宗面前不好交代。

於是他就想著找誰支持呢?他想到了太子李亨,因為李亨對楊國忠,也是恨之入骨,當年李林甫大案,楊國忠就是打擊太子一派的急先鋒,曾經唐玄宗想讓太子李亨監國,也是楊國忠在楊貴妃面前以死相逼迫使唐玄宗放棄這個想法。

幾次壞太子好事,這個時候有機會除掉楊國忠,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太子不會答應行還是不行,這就是政治手段了,隻說暫未決定!

安祿山還是很喜感

太子是這個態度,陳玄禮就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他對禁軍將領鼓動說:『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沒想到各位將領早就想殺楊國忠了。

異口同聲地說:『念之久已,事行身死,固所願也!』

於是他們設了一計,吐蕃派到唐朝的使者二十餘人因剛入長安就遇到安史之亂,之後同唐玄宗一起西逃,因為出逃匆忙,沒有顧得上他們,他們一路走來有一頓沒有一頓,餓得半死,於是他們就問楊國忠要吃的,被圍在驛站門前,這時禁軍成績發難,說楊國忠與胡虜謀反,一下把楊國忠給砍了!一同被殺的還有魏方進,韋見素幸免沒有被殺!

唐玄宗休息聽到響動,出來一看,宰相被人殺了,左右報告說楊國忠謀反,唐玄宗似乎也知道楊國忠的為人,也知道禁軍殺他是他平時為非作歹的結果,為了不激怒禁軍,徹底反叛,於是就順驢下坡!說到:我早就想殺他了,既然你們把他殺了,正好免得我動手!但是禁軍並未善罷甘休,說:賊尚在!這趟唐玄宗有點懵圈,直到他想明白指的是楊貴妃!

傾國傾城的楊玉環

韋見素的兒子韋諤對唐玄宗進言道:『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

玄宗看了看他然後呆呆地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這是高力士在旁邊說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這話就已經說得通透了!江山美人,唐玄宗選擇了江山!這就是一代佳人楊貴妃的最後宿命!

楊貴妃之所以被殺,說完全沒有一點關系,也不太可能,就沖著楊國忠從一個屌絲,勵志爬到宰相,說沒有楊貴妃的作用,那也不可能,還有就是左右太子監國這樣的大事,可以說她能走的這步,不完全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