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韓信造反,依照當時諸侯王的軍事實力,無人能敵,包括項羽。
這裡面有個基本問題,那就是韓信如果要造反,什麼時機最佳,過了最佳時機,韓信造反是沒有用的,也是造不了反的。
韓信的謀士蒯通在韓信封為齊王的時候,建議他自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建議?是因為從當時的局勢來看,韓信雖然依附於漢王劉邦,但是軍事實力最強,項羽奈何不得,劉邦也求救於他,勝負都在他韓信一家,所以,這個時候自立,恐怕劉邦項羽都奈何不了他。
但是這種情況,也可能激起項羽與劉邦的聯合,韓信的政治天分雖然趕不上軍事才幹,但是他也知道,是平齊國才建立了他韓信的威望,若是自立,很可能帶來齊國舊勢力聯合項羽劉邦以及其他諸侯國對韓信進行討伐。
到時候,四面楚歌的就是他韓信了。
這可能是韓信不敢輕易自立的主要原因。
成就大業雖然離不開軍事,但是僅有軍事實力往往並不一定能夠成就大業,項羽就是最好的寫照。
先秦的諸侯國政治統治的基礎是貴族,自商鞅變法,不斷打擊消滅貴族統治階級後建立了強大的秦國,後在秦始皇嬴政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沿襲法家思想建立的大秦王朝因為推行郡縣制而統一了中國,這在歷史上是開天辟地的,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爭霸稱雄的局面。
然而,由於統治思想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法家思想演變成暴力和暴政,短短的十幾年,大秦王朝便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從陳勝吳廣起義到項羽劉邦等爭雄,戰爭將大一統又拉回到諸侯割據的局面。
諸侯割據政權,或者說是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稱霸的局面開始死灰復燃。
大一統政治格局之下的郡縣制到底好不好,有不有效,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都成為一個問號展現在新時局之下。
戰爭在繼續,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來達到國家的建立和組成同樣是擺在諸侯王們面前一個不小的課題。
但是,來自於楚國貴族項梁的侄子項羽卻做出了示范,在他強有力的鐵蹄之下,巨鹿之戰後,十八路諸侯個個封王,開始展現出國家組織形式的雛形。
他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以自身的勢力遙控諸侯王。
這不是正是先秦國家的組成形式嗎?項羽反秦,從反暴政到封王,實際上在走一條復辟之路。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不僅僅是項羽一人的想法,在秦末漢初的那個時代,在政治思想還處於混沌不明的情況之下,復辟似乎才是最為符合歷史進程的搞法。
最初的劉邦蕭何張良韓信等也概莫能外。
秦國的十五年雖然短暫,但是其國家模式卻是大一統的基礎,但是因為沒有形成有效的政治思想引以鞏固,所以隻是曇花一現,人們關注更多的依然是春秋戰國,即東周時代的貴族統治國家模式。
至於說到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之後,建立了郡國制形式的國家政體模式,則是因為隨著歷史的發展,劉邦的團隊張良蕭何等人吸納了秦朝有用的管理模式,進行傳承和發揚罷了。
而在項羽還以西楚霸王耀武揚威,通過封王來管理諸侯的時候,人們普遍的認識還是『復辟』之路最為光鮮。
韓信儼然也是被這種思想『洗禮』的人。
韓信不是貴族出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得以封王,已經是一個躍身到祖墳冒青煙的地步,更別說是要建立一個更為強大的帝國。
說到韓信到底有沒有野心來實現猶如秦始皇一樣的功績,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秦朝僅僅存在了十幾年。
而眼前的項羽才是人人奮鬥的目標,赫赫大名的西楚霸王,猶如天大的國王,以分封貴族為王統治諸國郡縣,那是莫大的榮耀啊。
歷史就是這樣,總會選擇先進的國家管理組成方式。
從秦國商鞅變法起,就打擊消滅貴族統治階級,才有了強大的秦國一統天下,這會兒,項羽又回到了從前,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不言自明。
在韓信的世界裡,他選擇了和項羽一樣的政治理念,註定了他不過是下一個項羽而已,盡管他的軍事才能比項羽要強,但是依然不會有所建樹,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才是歷史的發展規律。
我們不用再去分析劉邦了,因為他最終選擇吸納了大秦帝國的治國精華和要義,所以,最終會建立一個強大的漢朝。
韓信,就算他會隨著項羽而去,其實也就是做第二個項羽,最終的結果必定也和項羽一樣,雖九十九戰而勝,最終一戰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