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前,為何要除掉忠心的樊噲?這其實是帝王權術的巔峰體現。《網路歷史》

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代代帝王形象深入人心,他們都是時代中的佼佼者,也是每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西漢,歷經了不知多少風雨,其中,開國帝王劉邦就是最有爭議的一位。

在很多史學家的眼中,劉邦無法與霸王相提並論,後者雖然有些殘暴,但心胸開闊,對待屬下親如兄弟,而劉邦表面上仁愛無雙,實則疑心很重。

早期跟隨他一起征戰天下的將領,除了戰死沙場,大多都被他與呂雉治罪,如韓信、彭越之流,為大漢天下終其一生,卻最終落得慘死。

據說韓信被騙至長樂宮後,呂後將其吊於長樂宮大鐘之內,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因此無法頂天立地。

堂堂兵仙,卻死的如此淒慘,實在令人唏噓。

如果說韓信之死是因為他之前確實有過不臣之心,死的並不冤枉。

但是劉邦下令誅殺樊噲,則完全是帝王權術的最高運用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倒在床,此刻卻突然傳來燕王盧綰起兵謀反的消息。

不過此刻劉邦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他出戰,隻好讓樊噲率軍討伐。

可這個時候軍中忽然傳出了一個消息:樊噲要聯合呂雉滅掉戚夫人與劉如意。

戚氏與劉如意何許人也?這都是劉邦的心頭肉啊。

戚姬能歌善舞,頗受劉邦寵愛,劉邦早年征戰,疲憊不堪的時候都是戚姬在旁照顧安撫。

後來生個了兒子劉如意,劉邦一度想將太子之位傳給劉如意,可見兩人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樊噲向對這兩人下手,劉邦怎麼可能忍?於是讓陳平與周勃二人直接去斬殺樊噲。

對於這件事,《史記》上是這麼記載的: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本是一屠夫,是最早追隨劉邦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

一直以來他對劉邦忠心耿耿,縱觀樊噲的一生,從未出現過違背劉邦意願的舉動,甚至在劉邦幾度沉迷的時候,樊噲還起到指引劉邦走向正確的方向。

就比如當初劉邦攻入咸陽城後,對秦宮中的美女珠寶迷戀不已,正是樊噲的勸諫才讓劉邦迷途知返;鴻門宴上,樊噲挺身而出為劉邦解圍。

《漢書》中這樣評價樊噲:黆黆將軍,威蓋不當。

操盾千鈞,拔主項堂。

漢興破楚,矯矯忠良。

卒為丕相,帝室以康。

如此臣子,得之絕對是一幸事。

可到最後,劉邦竟然因為有人隨便說了一句樊噲的壞話,就要將樊噲殺死。

實在令人不解。

按道理而言,不應該先是將他羈押過來,然後審訊一番後再做決定嗎?對於有謀反之實的彭越,劉邦也是將其打敗後隻是貶為庶民,並未將其殺死《彭越最終是被呂雉所殺》。

可如今,面對一個感情更深的樊噲,劉邦竟然如此絕情?其實,不符合邏輯』的事件背後只要修改『參考值』,往往都會『通順』。

如果是劉邦本就想殺樊噲呢?

劉邦一直都是一個多疑的帝王,他對於權力的把控欲望也是極強。

公元前195年這段時期之前,臧荼、韓信、韓王信、彭越、陳豨、英佈等人都以入土;蕭何也被劉邦找了理由懲處一番,現在在家中頤養天年;張良更是隱居多年;曹參身在長子劉肥的齊國做丞相;陳平與周勃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並且並無實權。

可以說,整個大漢王朝的眾多開國功臣中,手握大權且能力出眾的基本都被除掉了,剩下的也都是沒有實權或者已經隱退的,無法對王權產生影響。

而此刻隻有樊噲手中擁有兵權,最重要的是,樊噲是呂雉的妹夫,呂雉的心性劉邦再了解不過,倘若自己入土後,呂雉與樊噲聯合,這大漢王朝極有可能被呂雉掌控。

因此,劉邦在死前就必須將樊噲除掉。

不管《史記》還是《高祖本紀》《樊酈滕灌列傳》等漢朝相關史書,都未曾說這個告密者是誰。

因此,『人有惡噲黨於呂氏』這句話也隻不過是劉邦安排的罷了,目的就是為了給大臣們一個自己殺樊噲的理由而已。

劉邦的這一招是他一生中帝王之術的最後一招,亦是他最巔峰的一招。

可未想到的是,陳平心裡的『小九九』卻無意間將這一招給破了。

話說陳平和周勃接到劉邦的這個命令後,馬不停蹄的就去執行了。

可走到半路,陳平卻琢磨著不該這麼做。

因為陳平認為,劉邦誅殺樊噲隻是因為自己心中一時氣憤,所以才做出這麼一個荒唐的決定,倘若自己就這麼傻乎乎的把樊噲斬了,等劉邦氣消了再後悔,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

況且樊噲是呂後的妹夫,就算劉邦不遷怒自己,呂後也不會放過他。

於是陳平心中一合計,就給同行的周勃說道:

周勃老弟,這事咱們不能這麼做啊。

你看,樊噲是陛下的老部將了,功勞很多,況且他又是呂後的妹妹呂嬃之夫,身份又親又貴。

現在咱們陛下是在氣頭上,所以才想著要斬殺他,到時候再後悔咋辦?不如先將樊噲囚禁過來,到時候我將其押歸來交給陛下發落,如何?

周勃是個老實人,聽了陳平這番話說的確實有道理,於是就同意了。

很顯然,陳平與周勃都認為誅殺樊噲的決定是因為劉邦『老糊塗』了,事後也絕對會後悔。

殊不知,他們並未看透劉邦這個高明的帝王權術。

結果,陳平真的就把樊噲押了過來,可此刻的劉邦已經駕崩了。

不過陳平也非常會演戲,跪伏在劉邦靈前大哭,將劉邦交代要殺死樊噲的,以及自己卻並未殺他,隻是將其押過來的事一一說出。

表面上是說給劉邦聽的,可實際就是想讓呂雉記他的好。

對此,史料記載為:

哭甚哀,因奏事喪前。

呂太後哀之,曰:『君勞,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衛中。

太後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

很顯然,呂後明白了陳平的意思,對於這份人情也是結了下來。

並且將陳平攙扶起來,安排其休息,並且讓陳平做劉盈《惠帝》的老師。

至於樊噲,自然是一點事也沒有,很快就被放了出去,並且官復原職。

縱觀這件事的始末,樊噲其實並未做錯,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君弱臣強是歷代掌權者最為忌憚之事。

劉盈性子軟弱,必須要有一個人支持他,呂後身為劉盈的親生母親,手腕也是強硬,自然是最佳人選。

可支持歸支持,帝王權術講究的是平衡,劉邦也不想讓呂雉的權利過大,因此就必須削弱呂雉的力量,呂雉和樊噲與劉邦的關系再好,也終究不是他劉家的人直系血脈,在帝王劉邦心中,隻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

可任憑劉邦心智再高,也不會算的陳平竟然會想到這麼一出不得罪領導的『好主意』,最終打破了劉邦的計策。

不過也不得不說,陳平如此做事也確實是一個非常爭做的決定。

劉邦給陳平下達了命令是『殺樊噲』,而陳平在其中斡旋,雖然隻是將樊噲囚禁過來,但也算是完成了領導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不會得到領導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