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曾經對他的兒子們說過:『大地遼闊,江河眾多,你們可以各自建立自己的封國』經歷長期的征服,蒙古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
建立了『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的龐大帝國,這個帝國也由大汗子孫們的兀魯斯《封國》所組成。
1.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直到蒙古軍鐵蹄所到的歐洲東部,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封國,為欽察汗國;
2.西域向西,一直延伸到中亞錫爾河和阿姆河之間的草原地區,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國,即察合臺汗國;
3.準噶爾盆地的草原葉密立《今額敏縣》和霍博《今和佈克賽爾》地區,是三子窩闊臺的封地,是後來窩闊臺汗國的基礎;
4.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旭烈兀西征獲取了西亞波斯呼羅珊等地,建立了伊利汗國。
這四大汗國和大汗直屬的中原漠北《也就是後來的元朝》構成了蒙古帝國的龐大版圖。
各個封國和汗廷,雖然都是黃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骨血。
但是由於權位和利益的各方面因素,各兀魯斯互相之間關系也時好時壞,產生間隙、乃至爆發長期戰爭的情況亦有之。
窩闊臺汗國和元朝之間就爆發過長達30多年的武力爭戰。
上圖_ 元朝《又稱大汗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
海都反元
中統五年《1264年》七月,忽必烈在汗位之爭中戰勝了弟弟阿裡不哥。
依照成吉思汗制定的札撒《法律》,忽必烈打算在斡難河祖宗龍興之地,召開忽裡臺大會,確立自己蒙古大汗的地位。
他向四大汗國的領袖發出了赴會的邀請,欽察汗別兒哥、察合臺汗阿魯忽、伊利汗旭烈兀一致同意東來赴會,但是窩闊臺汗海都卻拒絕前來,用自己的行為向大汗表明不服從的態度。
在此之後,海都不斷地擴張地盤,壯大自己的勢力,至元二年《1265》,察合臺汗阿魯忽死去,其子八剌沙即位。
海都趁主少國疑之際與之開戰。
從中奪取了伊犁河谷到錫爾河畔的大片地區。
之後,精明強幹的海都又以戰促和,和察合臺汗國新汗八剌、欽察汗蒙哥鐵木兒形成了同盟。
至元五年《1268》,海都起兵進攻北庭,正式向大元宣戰。
次年,海都在塔納斯河畔,召集察合臺汗八剌和欽察汗蒙哥鐵木兒,召開忽裡臺大會,宣佈自己為蒙古大汗,聯合察合臺、窩闊臺、欽察三個汗國共同討伐元朝中央政府。
上圖_ 孛兒隻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
塞北烽煙
忽必烈平定阿裡不哥後,主要精力放在南宋上,在西北沒有投入太多的兵力。
但之後海都會盟稱汗的行為,大大地刺激了忽必烈。
忽必烈忍無可忍,決心調集重兵,剿滅海都。
《元史》載:『至元七年六月,賜皇子那木罕馬六千、牛三千、羊億萬,賜北邊戍軍馬二萬、牛一千、羊五萬』給予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眾多的軍馬軍需,前去彈壓,自己也來到靠近窩闊臺汗國的稱海《今蒙古國哈爾蘇湖附近》督戰。
元軍浩浩蕩蕩,大破海都的三國聯軍,進據別失八裡《今新疆吉木薩爾》。
但是,海都一方馬上也進行了反撲。
1274年,忽必烈南下伐宋,海都乘虛進襲,忽必烈北平王那木罕河丞相安童前去迎戰。
在討伐大軍中有一個王爺名叫昔裡吉的。
這個昔裡吉原來是阿裡不哥的兒子,他爹的汗位被忽必烈搶了去,他對忽必烈心裡自然是有十萬分的不滿,於是在陣前倒戈,居然把主帥那木罕河安童給抓了起來,送給了欽察汗國和海都,又占領了蒙古舊都哈喇和林。
海都也趁機糾合察合臺汗篤哇占領了元朝西域的畏吾爾亦都護地區,迫使元政府機構撤退到甘肅永昌。
忽必烈肺都給氣炸了,急忙把征討南宋的主將伯顏給調到漠北,總算在1283年徹底把昔裡吉的叛軍擊敗,收回了漠北和西域的失地,安童和那木罕也給救了回來。
上圖_ 孛兒隻斤·那木罕
海都自然不甘失敗,1287年,他又組織了一個新的反忽必烈同盟。
這個同盟除了西部諸王外,還有東邊的乃顏。
乃顏是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的玄孫。
封地占據了東北的大部分地區,軍隊號稱12萬,實力強勁。
他和海都相互聯絡,東西夾擊,對元朝中央政府形成巨大的威脅。
這時忽必烈已經年過古稀,且身體肥胖,患有嚴重的痛風病。
但他不顧年老體衰,禦駕親征。
至元二十四年《1287》5月,忽必烈和乃顏在撒爾都魯《今貝爾湖東南》展開決戰。
乃顏信仰基督教,12萬兵馬,在十字軍旗下以戰車為營,排成圓環,組成防衛陣勢。
忽必烈令漢軍以步兵持長矛,在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
馬可波羅記錄了當時戰場的情況:『由是雙方部眾執弓弩骨朵刀矛而戰,其迅捷可謂奇觀。
人們隻見雙方發矢蔽天,有如暴雨。
雙方騎卒墜馬而死者為數甚眾,陳屍滿地。
死傷之中,各處聲起,有如雷震』經過激戰,乃顏兵敗被殺,元軍大獲全勝。
至元二十六《1289年》,忽必烈又親自轉戰西線,對戰海都本人。
海都見元軍勢頭正盛,就索性來個『敵進我退』,『以遊牧人的行動遠遁以避之』。
忽必烈班師回朝後,海都又時不時地在元朝西北邊境進行軍事挑釁騷擾。
忽必烈遂派出皇子皇孫長期坐鎮北疆進行防禦,然而直到他死去,海都問題都沒有解決。
上圖_ 忽必烈出行圖
身死國滅
大德五年《1301》,海都最後一次聯合察合臺汗國的篤哇越過阿爾泰山向元朝發起大規模進攻。
這時,忽必烈早已龍馭上賓,即位的是他的孫子元成宗鐵穆耳。
成宗派出皇兄甘麻剌和皇侄海山抵抗海都的進犯。
雙方在哈拉和林和塔米爾河之間展開激戰,海都戰敗重傷,在撤退途中死去,他的兒子察爾八即位。
大德七年《1303》,察爾八派遣使者來到元朝,『請命罷兵,通一家之好』,獲得了元朝的準許。
不久之後,察合臺汗篤哇看見察爾八勢單力薄,背盟興兵來伐。
元成宗也早想解決掉窩闊臺汗國這個不斷惹事的刺頭,也來趁火打劫。
1309年,窩闊臺汗國滅亡,領土一部分入元,大部分歸於察合臺汗國。
察八爾投降元朝中央政府,被封為汝寧王。
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爭終於平息。
上圖_ 孛兒隻斤·拖雷《蒙古語意為鏡子,1193—1232年》,成吉思汗孛兒隻斤·鐵木真第四子 (圖左》
同出一門的元朝和窩闊臺汗國,為何骨肉相殘、同室操戈呢?
一是窩闊臺系和拖雷系由來積怨甚深,海都之亂是兩系汗位之爭的延續。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
按照蒙古族『幼子守灶』的傳統,拖雷繼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心區域和直屬軍隊,並且在成吉思汗駕崩,新汗未選出時,履行『監國』職責。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三子,以『莊嚴、聰明、能幹、善斷、謹慎、堅定、老成持重、寬宏大量和公平著稱』,深受成吉思汗的器重和蒙古貴族的擁戴,在忽裡臺選汗大會上,窩闊臺被推舉為新的蒙古大汗,並讓全體蒙古人立下誓言『只要你的家族《窩闊臺系》中還留下了盡管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一塊肉,我們都不會把汗位交給別人』,這就必然會與『功勞著在社稷』的拖雷存有間隙。
上圖_ 孛兒隻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史稱『窩闊臺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1332年,在征伐金國的途中,窩闊臺突然生病了,『拖雷禱於天地,請以身代之』,並且喝下了給窩闊臺祓除疾病的咒水。
而在喝下咒水之後,41歲的拖雷便撒手西去,死得不明不白。
《《元史》上說拖雷飲咒水三月後薨,《史集》上說拖雷喝水後,過了幾天得病死,《蒙古秘史》上說拖雷喝水後,過了片刻當即死去》。
汗位在窩闊臺手裡傳了兩代,他兒子貴由汗死後。
和貴由結下梁子的欽察汗拔都擁戴拖雷的兒子蒙哥登上汗位。
汗位從窩闊臺系轉到了拖雷系手裡,蒙哥為鞏固汗位,對支持窩闊臺系子孫的勢力進行了清洗,殺死了察合臺汗也速蒙哥、貴由皇後海迷失等近百位皇親貴族,將窩闊臺汗國的領地分成六塊。
海都因為未明確反對蒙哥,而逃過一劫,成了六塊封地之一的領主,但他心中也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要有朝一日奪回屬於自己本支的汗位。
海都起兵後,他舉起窩闊臺後王的旗子,團結了眾多的反拖雷系勢力,為踐行當年擁戴窩闊臺系世代為汗的誓言,一同反元。
上圖_ 孛兒隻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國的大汗
二是忽必烈行漢法招來眾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海都之亂是漢法和反漢法鬥爭的體現。
忽必烈為了能夠更好地統治漢地,任用劉秉忠、姚樞、郝經等漢臣。
推行了一系列漢法。
這遭到了一部分蒙古貴族的反對。
他們主張應該保持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反對接受被政府地區的先進文明。
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和阿裡不哥各樹大旗互相征戰,代表了漢法和蒙古法兩條路線的鬥爭,雖然忽必烈最後獲勝,但是蒙古貴族內部反漢化勢力依然強大。
在忽必烈和阿裡不哥的戰爭中,海都是站在阿裡不哥一邊的,作為反漢化的一派,獲取了蒙古守舊勢力的同情與支持。
在海都公開造反時,就公開指責忽必烈『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
正如他所言,忽必烈在他嚴重推行漢法、數典忘祖便是他要和元朝死磕到底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者:大獅子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蒙古四大汗國》 薄音湖 文史知識 1998.9
〔2〕《海都與窩闊臺汗國的興衰》 徐黎麗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0.7
〔3〕《海都與窩闊臺汗國的創建》 賈叢江 西域研究 1999.12
〔4〕《唆魯禾帖尼與大蒙古國汗位的轉移》 內蒙古大學 李建輝 2008.2
〔5〕《試論元朝與察合臺、窩闊臺汗國的關系》 何天明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3.1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