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阻擋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人,李牧有多厲害?王翦都不是其對手。《網路歷史》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遇到了兩個對手。

他們一個讓秦始皇栽了一個巨大跟頭,一個差點讓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野心破滅。

這兩人是誰?秦始皇手下的第一名將王翦是他們的對手嗎?

一、項燕

項燕是戰國末期的楚國名將,他還是秦末期間的抗秦名將項梁的父親,『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

楚國和秦國,都是戰國時期的大國。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快速崛起了。

商鞅變法損害了秦國貴族的利益。

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就殺掉了商鞅,但是他留下了商鞅變法的內容,這讓秦國可以持續從中受益。

楚國的楚悼王也曾邀請大名鼎鼎的吳起到楚國變法。

吳起的變法讓楚國國力強大了不少,但是他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

楚悼王去世後,吳起就被楚國貴族射殺了,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內容也一並被廢除了,楚國從此走了下坡路。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出現了一位歷史上罕見的頂級名將—白起。

白起率領秦國的虎狼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秦國除掉了六國百萬士卒,奪取70餘座城池,讓六國患上了『恐秦症』。

楚國也多次敗於白起,被迫割讓了不少土地給秦國,這讓楚國元氣大傷,但秦國更強大了。

到了秦始皇時期,他連滅韓、趙、魏3國後,就讓老將王翦,率兵去為他滅掉楚國。

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雖然衰落了,但它地廣人多,實力依舊不可小覷。

王翦向秦始皇提出,需要60萬大軍才能滅掉楚國。

秦國除了鎮守邊疆、要塞的兵馬之外,秦始皇能拿出來的兵馬,差不多就是60萬了。

如果將他們全部給王翦,王翦不但可以滅掉楚國,還能滅掉自己和秦國。

這讓秦始皇猶豫了。

秦始皇終究放心不下,不敢將60萬大軍交給王翦。

這時,手下的年輕將領李信站出來說,他只要20萬大軍就可以滅掉楚國。

秦始皇說,王翦老了,於是給了李信20萬大軍,讓他去滅楚。

公元前225年,李信和蒙恬率20萬大軍攻打楚國。

楚國為了迷惑李信,故意示弱,且戰且退,連續敗於李信。

讓李信以為,楚軍不堪一擊,所以放松了警惕。

這時,項燕率領楚國精銳軍隊,從後面突然殺出,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

李信隻能率領殘兵狼狽逃走。

李信兵敗後,秦始皇迫於無奈,隻能去請老將王翦出山,給了他60萬大軍,讓他率兵去滅楚。

王翦獲得60萬大軍後,為了打消秦始皇的顧慮,他不斷向秦始皇給自己的子孫討要田地等賞賜,讓秦始皇覺得他沒有謀逆之心。

秦始皇放心了,也就不幹涉前線的戰事了。

項燕是戰國時期的一員頂級名將,王翦並沒有和他硬碰硬,讓兩國將士在戰場廝殺,而是選擇堅壁不出。

王翦不進攻楚軍,平時就讓士兵投石頭玩樂。

秦軍紀律很松散,沒有要打仗的樣子,但是項燕隻有40萬大軍,也不敢主動進攻。

兩軍對峙了一年時間後,楚軍糧草快耗盡了。

項燕見秦軍沒有進攻的打算,於是開始撤兵。

楚軍一動,士氣出現了松懈,陣型也亂了。

王翦見狀,乘機出擊,大敗楚軍,項燕也戰死了。

項燕死後,楚國失去了最後的一根支柱,很快被王翦所滅。

二、李牧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崛起了,但是趙國通過趙武靈王改革,也成為了一個實力可以比肩秦國的強國。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爆發的長平之戰,讓趙國喪失了和秦國扳手腕的能力。

前261年,秦國攻打韓國,韓國準備割讓上黨郡求和。

上黨郡百姓不願意加入秦國,他們要求韓國將上黨郡割讓給趙國,換取趙國的援助。

趙孝成王貪圖便宜,接受了上黨郡,但因此得罪了秦國。

秦國開始出兵攻打趙國。

面對來勢洶洶、實力更強的秦軍,趙國名將廉頗選擇了堅守不出的策略。

廉頗想通過防守的辦法,消耗秦軍的銳氣,然後再等待有利時機出擊,擊退秦軍,這讓兩軍陷入了長久的對峙。

秦軍雖然是勞師遠征,但是他們征調了百萬青年,疏通渠道,解決了糧草運輸問題。

趙國由於準備不足,開戰之初就存在糧草不足的問題。

廉頗打持久戰,讓糧草問題更加嚴峻了。

缺糧後,趙國派人向齊國借糧。

齊國痛恨趙國跟隨樂毅五國伐齊,差點滅了齊國,沒有借給趙國糧草。

韓、魏、楚也因懼怕秦國而不敢援助趙國,這讓趙國處境更加堪憂。

為了擊敗趙軍,秦軍散佈流言:『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這時,趙孝成王被糧草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他還很反感廉頗堅壁不敢戰,於是決定換將。

當時趙國國內,還有兩位名將。

一是李牧,他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不在朝中,所以不在趙王的考慮范圍內。

二是樂毅,他剛從燕國逃到趙國,被封於觀津,其心未附,趙王不敢用他。

趙奢,曾在閼與大敗秦軍,其子趙括,自幼熟讀兵法,是個很優秀的青年。

趙孝成王希望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能力挽狂瀾,救趙國於危難之中,於是不顧大臣的反對,用趙括替換了廉頗。

秦國得知這個消息後,用白起替換了王齕。

趙括年輕氣盛,接任趙軍主帥後,就選擇了主動出擊。

白起讓秦軍佯裝失敗,誘敵深入,等對手進入伏擊圈後,他派兵截斷了趙軍的退路和糧道,讓趙括的45萬大軍成了自己的甕中之鱉。

被秦軍圍困之後,趙軍陷入了斷糧斷水的境地。

不肯認輸的趙括,親自率兵突圍,但在這個過程中,他被秦軍射殺了。

主帥戰死後,其他的40萬趙軍悉數投降了白起。

秦軍沒有糧草供養40萬趙軍,但又害怕將他們放回去後,會放虎歸山,成為秦軍強敵,於是將他們全部殺掉了。

長平之戰讓趙國損失慘重,失去了和秦軍抗衡的能力。

隨後,趙國通過賄賂秦國丞相范雎,勸說秦王讓白起撤軍,這才沒有讓白起一鼓作氣,滅掉趙國。

趙國在長平之戰遭遇慘敗之時,李牧卻在邊疆大放異彩。

他大敗匈奴,讓匈奴不敢南下進犯中原。

李牧是趙國柏仁人,他駐守雁門郡期間,每有匈奴入侵,他就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

這讓匈奴人覺得李牧非常膽小,更加輕視他了。

匈奴放松警惕後,李牧準備了1300輛戰車,13000匹戰馬,5萬名勇士和十萬名善射的士兵。

一切準備完畢後,李牧讓人趕著牛羊在各地放牧引誘匈奴士兵。

開始,隻有小股士兵入侵,李牧佯裝失敗,將數千牛羊丟給他們。

嘗到甜頭後,匈奴單於親自率領大批人馬入侵。

李牧已佈下天羅地網,就等待匈奴人自己走進去了。

匈奴大軍進入包圍圈後,趙軍從兩翼殺出,打了個匈奴措手不及。

趙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匈奴士兵。

隨後,李牧滅襜襤,敗東胡,收降林胡,讓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李牧鎮守的邊疆固若金湯,但內部卻塌陷了。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即位後,他不喜歡廉頗,派樂乘取代廉頗。

廉頗覺得自己受到了排擠而震怒,他打跑了樂乘。

事後,廉頗害怕趙王懲罰,逃往魏國避禍。

在魏國不受重用,廉頗於是又去了楚國,最後病逝於楚國。

公元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齮攻取了趙國的平陽、武城,還在武遂殺死趙將扈輒,斬殺趙國10萬兵馬。

次年,桓齮又乘勝進擊,越過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占了赤麗、宜安,向趙國邯鄲殺來。

情況萬分危急之時,趙王遷將李牧從雁門郡調了回來,讓他率領趙軍抵禦秦軍。

面對連戰連捷,士氣高漲的秦軍,李牧采取了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

李牧不肯出戰後,桓齮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辦法,他讓秦軍佯攻肥下,等李牧率兵救援時,他再率領秦軍主力乘機出擊,將李牧大軍殲滅於路途中。

李牧識破了桓齮的計策,沒有救援。

他等到秦軍主力去了肥後,且秦軍疏於戒備之際,突然出擊,大敗秦軍。

同時,李牧料定桓齮必會救援秦軍,於是在半道埋伏,以逸待勞,又大敗桓齮,讓桓齮慘敗而歸。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派兩路大軍入侵趙國。

一路兵馬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渡漳水向邯鄲進發。

另一路兵馬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從背後攻擊邯鄲。

李牧以漳水和趙長城為依托,構築了一道防禦線,然後他采用了各個擊破的辦法。

李牧讓司馬尚負責防守,自己親自率兵去襲擊勞師遠征的秦軍,他在番吾大敗秦軍。

隨後,李牧和司馬尚會合,一起進攻另一路秦軍。

北路軍已經被趙軍擊敗,南路軍不敢戀戰,也率兵而逃,李牧取得大勝。

李牧是一個攻防兼備的大將,即便秦軍實力強於趙軍,但是李牧利用其優秀的戰略戰術和統兵才能,總能以弱勝強,讓秦軍在他身上難取一勝。

只要有李牧在,王翦就很難擊敗趙軍,滅掉趙國,於是秦國又采用了下三濫的手段。

秦軍用重金賄賂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遷身邊進獻讒言,誣告李牧勾結秦軍,密謀造反。

趙王遷信以為真,殺掉李牧,撤換了司馬尚。

李牧被殺後,趙國失去了最後的支柱,趙軍很快被秦軍擊敗,趙國也被王翦所滅,趙王遷成了俘虜。

李牧是六國中,唯一一個有能力擊敗秦軍,讓秦始皇滅掉六國計劃破滅的人,但可惜被奸臣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