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石壕吏》中有這樣一句話:『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杜甫要表達的意思是: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到如今,人們常用的一句話叫:『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其實也源於此。
死去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活著的人應該要好好地堅強活下去,隻有這樣做,死者在天堂才能夠安息。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喪葬習俗方面,一直都做得很講究。
古人不但有落葉歸根的思想觀念,還有逝者入土為安的傳統。
在王侯將相駕鶴西遊之後,還會花大力氣修建陵墓,聲勢浩蕩宛如一座座地下宮殿。
不知大家有沒有在意,在喪葬習俗中,逝者不會立即下葬,而是要停屍三天。
然後才會按照程序準備下葬,這種習俗被認為是完全的封建迷信。
其實,在深入了解之後,會發現這其中還蘊含了科學依據的。
在中國歷史上,大家都知道神醫華佗,他被譽為『外科鼻祖』,發明的麻沸散應用非常廣。
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一名神醫,他就是扁鵲。
相傳扁鵲曾居住在中丘蓬鵲山九仙洞,從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醫術。
扁鵲的醫術之所以高明,那是因為得到了真傳。
而一段起死回生的經歷,更是讓扁鵲名聲大噪。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
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
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
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
此時的太子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假死』。
經過扁鵲的醫治之後,太子果然就醒了過來。
如果沒有遇到扁鵲,這太子就真的被活埋了。
古人因為醫療技術有限,對於人是否真正已經死亡,往往都是憑借眼睛去看,還有經驗去判斷。
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很容易被誤判。
導致很多『假死』狀態是人,被活生生地埋到了地下。
這不僅殘酷地剝奪了逝者的生命,還讓其家屬痛苦不已。
經過扁鵲這件事情之後,人們就開始實行停屍三天的習俗。
目的也是為了在這個時間段內,來確認死者是否是真的已經死去。
其實停屍三天還有一個目的,還就是出於人性化的考慮。
因為很多死者都是突然暴斃,在古代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消息傳達給死者的所有親人,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在這段時間內,能夠讓其親人趕回來。
除此之外,喪葬習俗是一項繁蕪復雜的活動,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在短時間內去準備安排好,停屍三天也是給死者家人騰出時間來張羅。
有些地方是停屍7天,各地習俗有些差異,但停屍是都有的。
從這兩點來看,人死後停屍三天其實並非完全是封建迷信,也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雖然如今的醫療技術很發達了,在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已經死亡,有了專業的手段。
但不排除在一些偏僻的山村,依然處於較落後的狀態,停屍三天也還是有一定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