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相之爭:朱元璋為何能忍受胡惟庸涉政七年?文化雖低,城府卻深。《網路歷史》

古代的皇帝表面上是萬人之上,是九五之尊,但實際上他們還要和丞相鬥智鬥勇。

丞相代表著官僚集團的利益,他們要和君主共治天下。

所以中國一些想以己獨尊的皇帝特別討厭丞相,其中以朱元璋最甚,但為何朱元璋還會忍受昏庸的丞相胡惟庸專權7年呢?

一、權欲利欲最甚、城府最深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都很極端,他們要麼權利欲極低,幾十年不上朝;要麼權利欲極盛,恨不得事必躬親。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儉都是權欲熏心的代表。

朱元璋擁有極深的城府,所以註定不會像朱由檢一樣被文官們煩得焦頭爛額。

朱元璋的城府也決定了他面對胡惟庸能夠一忍再忍。

胡惟庸在宮中勢力很強,他背後站著前任宰相,明朝的開國功臣,文官集團的代言人李善長。

正是李善長的大力推薦胡惟庸才當上了宰相。

李善長作為一代能臣,不可能沒有知人之明,他把昏庸的胡惟庸捧上臺全為了自己能夠遙控相權。

鑒於此,朱元璋一時半會動不得胡惟庸。

1373至1340年,胡惟庸當了七年宰相,將明朝的朝廷攪得天翻地覆。

在此期間,朱元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就是不出手。

因為他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把胡惟庸、李善長乃至整個文官集團連根拔起的時機。

二、最恣意妄為的丞相

其實胡惟庸聰明也好、昏庸也好、專權也罷、謹慎也罷,他都逃不掉被朱元璋清算的結局。

因為朱元璋瞅準的是他手上萬世流傳的宰相之權,朱元璋要除掉的是他頭上那頂寫著『宰相二字』的烏紗。

恰巧,胡惟庸是個糊塗的主兒,他的專橫獨斷加速了自己的死,也加速了宰相的廢除。

胡惟庸犯了三個大忌,被朱元璋抓住了把柄,讓那些一心想保他的人也無話可說。

首先他故意與朱元璋作對。

朱元璋要處罰的人有許多都被他暗中保了下來,拉入自己的勢力。

陸仲亨擅自用驛馬被朱元璋降級,費聚消極懶政被朱元璋發配,但胡惟庸卻偷偷把他們調為自己的幕僚。

胡惟庸做的第二件蠢事就是攔截奏章。

奏章是大臣和皇帝溝通的直接渠道,古代的宰相確實有過目權,但無權阻止奏章落到皇帝手上。

胡惟庸偏偏要打破這個慣例,把對自己有負面評價的奏章全部攔下,而且還報復寫奏章的大臣。

胡惟庸做的第三件蠢事就是瞧不起皇帝。

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農家庭,為了謀生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和尚。

而胡惟庸則是地主世家出身,他打心眼裡瞧不起文化水平低的朱元璋,這成了他最大的失算。

三、七年之恨一朝爆發

朱元璋雖然文化水平低,但他城府夠深,手段夠狠,決心夠大。

朱元璋隱忍了七年,眼見胡惟庸已經成為朝堂公敵,他知道名正言順除掉胡惟庸的機會到了。

1740年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藏私兵暗殺自己,將胡惟庸逮捕處死。

處死胡惟庸之後朱元璋還不滿足,他又以審案的名義將一大批人逮捕入獄。

這些人包括李善長、宋濂等文臣領袖:李善長因為借了三百個士兵修房子被誣陷為謀反,宋濂則因為孫子宋慎犯罪而被連坐,像他們這樣的開國老功臣大多沒有好下場。

胡惟庸案審判到最後,朱元璋下了一道讓大臣們目瞪口呆而又無力辯駁的聖旨:廢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當時一些文臣還想上旨反對,但他們看到官場一片風聲鶴唳,便把話都吞了下去。

七年君相之爭,以皇帝的絕對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