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秦帝國遇到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誰會更勝一籌?《網路歷史》

兩者相遇,其實秦軍會更勝一籌。

原因如下:

曾經的蒙古大軍,雖然所向披靡,征服歐亞大陸,讓人震撼。

但所面對的主要敵國,都是沒落的帝國,或者是還未成型的大國。

蒙古帝國比起匈奴、鮮卑、突厥這些草原帝國,算是趕上了時候,正好這個時候,世界各大文明區的主要國家都走向了沒落。

當此之時,鐵木真家族,重振匈奴昔日的光輝,面對弱敵,摧枯拉朽,沖出了東亞。

當時,南面不是統一的漢朝,不是統一的唐朝,而是分裂的金、宋與西夏。

僅滅西夏,就曠日持久,直到成吉思汗臨終時,才滅掉。

如果當時金、宋救援西夏,成吉思汗在有生之年打不下西夏。

連西夏都打不下來,拿金、宋就更沒轍了。

正是由於當時中原的分裂,各打各的算盤,甚至宋還幫著蒙古滅金,才最終導致了被逐個擊破。

西面的西遼,更是窮途末路,腐敗的一塌糊塗,即使成吉思汗不進攻,西遼在西域和中亞的統治也不過是在勉強維持。

毫無凝聚力的西遼,面對眾志成城的蒙古,那是一推就倒。

再往西的花剌子模,比西遼的狀況也好不了太多。

也是腐敗混亂,國事日非,從上到下一盤散沙。

打花剌子模這樣的國家,讓蒙古大軍越打越有信心,以至於打著打著停不下進攻的步伐,一路凱歌,往西北一偏,打進了俄羅斯。

當時的俄羅斯,國家還沒有正式成型,還處於比較原始的城邦狀態,各邦各自為政,無法集結起足夠數量的大軍,無法組織大規模的防禦反攻。

蒙古軍隊當時也趕上了科技落差的時代。

一個東亞科技能碾壓西方科技的時代。

蒙軍當時除了騎兵驍勇,還有新的兵種,炮兵。

在炮兵的火力攻擊下,西方的城池會瞬間遭受重創,西方人在陌生武器的攻擊下,顯得措手不及。

近代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主要靠的就是科技革命,靠的遠程武器的先進。

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賴於新式武器的運用。

當時武器最先進的是宋國,如果宋能有一點擴張的野心,也會所向披靡。

但可惜宋隻想用武器來防守,對版圖大小沒有興趣。

成吉思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廣納人材。

不論出身,不論籍貫,只要有才能,就一律重用。

這不是成吉思汗獨有的品格,而是草原歷代著名單於、可汗都具備的品格。

匈奴單於曾經就很重視人材,總想著從漢朝挖人過去。

漢將漢官只要投降匈奴,都會得到很高的禮遇和優待,哪怕是以前殺過很多匈奴人,也不會被追究。

歷代單於、可汗在東亞折戟沉沙,遭受中原王朝的重創,或互有勝負,唯獨鐵木真家族能從東到西不斷取得勝利,是有著時代原因的,是有著運氣成分的。

秦始皇時期的秦軍,久經磨練,戰術精湛,高度凝聚,且攻掠成性。

跟成吉思汗的新軍比起來,軍事素養明顯要高。

秦軍的將領,兇殘果斷,狡詐多變,又書過萬卷,比起經驗不多,書讀的不多,又生性淳樸野蠻的蒙古將領,也明顯占上風。

成吉思汗雖戰績輝煌,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有時候誰的成績好,不一定完全是因為個人的能力強,時也運也命也,也不可忽略。

秦軍的武器落後於蒙軍,剛交手可能敗退,但不久就可以大規模反攻。

秦軍數量龐大,凝聚力強,戰略縱深夠,敗退幾次,根本傷不了元氣。

且部門劃分夠多,軍工部門有著很多能工巧匠,有著很強的制造力和模仿力。

秦將精通兵法,善於『用間』,交手幾次後,很快就能通過間諜來竊取新式武器的機密。

一旦秦軍也擁有了火器,那更加如虎添翼。

雖然武器有差距,但秦軍的戰術多。

善於偷襲,善於埋伏,善於裝敗,善於抄後路,善於斷糧道,善於決堤,善於縱火,善於迂回,在蒙軍動用火器前,突然與蒙軍近戰,讓蒙軍猝不及防,秦軍不會遭受大的損失。

冷兵器交手,久經大規模戰爭的秦騎兵配合裝甲車兵,配合強弩,蒙古騎兵不是對手。

如果再加上火炮,就成了明朝戚繼光鎮守薊門時的那支傳奇軍隊,一旦開戰,蒙古軍來多少,就全殲多少,而自身傷亡少的可以忽略不計。

秦帝國不同於中世紀的中亞西亞和東歐,有本質的區別。

秦帝國是統一的,高度凝聚的,軍制完備的,久經大規模戰爭的,人才輩出的,沒有腐敗的,參軍打仗很有出路很有熱情的,是一個十分強大強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