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楊家將所使用的楊家槍法有何獨特之處,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網路歷史》

大家都聽說過北宋楊家將的故事,歐陽修《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就簡要介紹了楊家將。

先說出身,楊氏籍貫麟州新秦,新秦近胡地,所以新秦人為防身,逐漸養成了重騎射之習俗。

就是在這個武力值頗高的地方,楊氏還世代『以武力雄其一方』。

楊業,雲州觀察使,一度威震契丹。

雍熙三年遭監軍王侁逼迫出戰,與契丹軍激戰身死。

楊延昭,楊業長子,抗遼名將。

父子兩人智勇無敵,『名聲累世在羌夷』,其事跡甚至在裡兒野豎間也是無人不曉。

上圖_ 楊業《?—986年》

愛戴楊家將的宋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為戲劇、評書等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明人熊大木《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志傳》糅合宋元民間故事以及話本等,主要刻畫了楊氏世抵外族侵擾的英雄故事,謳歌愛國英雄,痛斥奸佞誤國,讓楊家將的文化影響力更大。

經過千年演變,楊家將儼然成了集忠義和智勇於一身的愛國英雄典范。

赫赫有名的楊家將使用何種方法禦敵呢?答案是楊家將武術。

楊家將武術是什麼呢?其代表又是什麼呢?

上圖_ 楊家將

一、楊家將武術的代表:楊家槍法

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最早記錄『武術』一詞,『偃閉武術,闡揚文令』,武在這裡與文相對,指的是軍事戰爭之術。

楊家將武術,就是楊家將作戰時采用的戰術。

要使武術的效果得到較好發揮,武器不能掉鏈子。

接下來可以先看看楊家將作戰采用的武器。

槍這一兵器,因為用法靈活,變化莫測,令對手難以招架,所以被稱為『百兵之賊』。

晉朝,用槍作戰開始流行。

唐宋時,槍逐漸成為作戰的主要武器。

楊家將武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為楊家槍。

歷史上有許多將領都肯定楊家槍的精妙。

上圖_ 《紀效新書》是明代軍事著作,屬於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

明朝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就在其軍事著作《紀效新書》中認為,『長槍之法,始於楊氏』,楊氏的梨花槍是長槍的代表。

明朝軍事理論家何良臣就稱贊楊氏梨花槍普天下無敵。

那楊家梨花槍有什麼特點呢?

先來看看楊家槍在形態上的獨特之處吧。

據吳殳《馬、沙、楊三家槍式說》,在長度方面,楊家槍的長度在丈二至丈八之間;在材質方面,楊家梨花槍為木槍,長度相對短的槍材質偏硬,長槍質地則較軟;在細節方面,楊家槍也獨具匠心。

很多槍設計寬大,但楊家槍的槍尖相對細小。

這有利於提高攻擊速度和準確率。

可以看出,楊家槍在形態上就與普通的槍不同。

遭遇兵事,武器良好可以為打勝仗提供良好的基礎,但操練武器的招式也是影響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

上圖_ 《武經總要》槍九色圖

上面簡述了楊家將常用的武器——槍。

再來看看其『術』。

楊家槍的招式如何呢?乍看之下,楊家槍招式反復,『平平無奇』,也不算『好看』,但實際上,楊家槍的招式實用著呢。

天波楊府石碑樓就曾記載秘傳楊家槍法有直刺法、梟槍法、壓槍法、殺手槍法等三十六式。

楊家槍招式僅有勢二十種,『其餘法皆重復然』。

楊家槍法雖然槍數不多,但每種槍法都有自身適用的情境,所謂『一槍有一槍之用,一槍有一槍之功』,十分靈活。

上圖_ 楊家將

如拖槍法,適用於攻人槍法後,先收槍,左足置右腿前,右手不動,左手腕肩緊壓槍桿,『反掌向外,身向前』,緊盯槍尖,後以箭步或絞花步向右退卻,以此撤退和誘敵。

又如格槍法,適用於轉身時遭遇敵人進攻又一時難以想到他法抵禦的狀況,其左腳向前急進一步,左手放桿,右握鉆際,令槍尖觸地,槍桿於背後柱形護全身體。

使用格槍法得以防身後,可揮槍尖成花,用點槍法虛攻;亦可直立盤槍,趁勢急蹲,用掃槍法攻敵下盤。

上圖_ 楊家將之楊七郞打擂 文學作品

楊家槍中最著名的槍法為殺手槍法。

殺手槍法用於危急之時,即特意疏亂槍法誘敵入槍門內,後橫槍格其械,小臂伏槍桿靠近敵人,再快速屈肘橫擊敵腦。

殺手槍法的最後一擊十分重要。

從角度來看,最後一擊的角度,應是『略轉身向右斜下方』,以求擊中敵人『制俞之處』。

如果沒有擊中敵人,則左手上抬,右手下捺,改用挑槍法攻擊敵人。

由上可以看出,楊家槍法招式不多,但其十分精煉,每種槍法有自己適用的情境,且在有需要時,使用者可以組合使用不同的槍法。

靈活機變,實事求是的楊家槍法,難怪被稱之為『無敵』之槍法了。

上圖_ 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那麼,是哪些因素推動楊家將武術發展呢?

因素一:宋朝科技的因素

在戰爭史上,宋朝是兼用冷兵器和火器的時代,冷兵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北宋期間,遼朝是宋的勁敵,楊家將為抵禦遼人、守衛邊界做出了貢獻,所以其使用的楊家槍也隨之聞名。

楊家槍屬於冷兵器,靈活多變,極具技擊性。

對於火器尚未十分發達的宋朝來說,發展楊家槍是提升作戰水平的較好選擇。

因素二:將門世家觀念的影響

北宋,世襲將領不在少數,楊家將也是世襲將領。

如楊延昭從小跟隨父親行軍,作戰經驗豐富。

父親楊業去世後,楊延昭子承父業,戍邊衛敵。

世襲的傳統,不斷的實戰,使得楊家將武術能夠在楊家較好地保存下來。

上圖_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因素三:統治者的推崇

一國之君,遭遇外患,幸運地遇到了愛國忠義,世代稱臣的英勇將領,那君主對將領多是贊賞的。

對於統治者來說,宣揚楊家將的英勇事跡,能夠聚攏人心,突出自己統治的正當性,這無疑是符合自身的利益的。

所以在官方記載裡,不難看出統治者對楊家將忠義的褒揚。

《楊業傳》該篇記載,楊業本為北漢將領,拼命殺敵,人稱『楊無敵』。

後北漢投降,楊業得太宗重用,任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於是對宋忠心耿耿。

楊業善於打仗,一度威懾契丹,使得『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後因奸臣陷害,宋軍敗績,楊業被俘虜,於是嘆息,皇上對他這麼好,希望能夠『討賊捍邊以報』,現在卻被奸臣所迫,致使宋軍打了敗仗,自己『何面目求活耶!』,於是絕食而死。

統治者並未回避他侍奉二主的事實,而是在選材上設法突出他一朝天子一朝臣、絕無貳心的忠義,以期給後世臣子樹立榜樣。

楊家將武術作為楊家將忠義精神的物質載體,也受到統治者的肯定和推崇。

在這種情況下,楊家槍也更容易得到繼承和發展。

上圖_ 戲曲唱詞:《楊家將》

因素四:戲曲等文學形式發展的影響

楊家將的事跡衍生出很多文學作品。

特別是戲曲作品。

如《孤鸞陣》為例。

六郎攻孤鸞陣,連勝,後聯絡五郎,五郎說讓楊宗勉往李雲處求取楊業金刀。

楊宗勉見李雲後,李雲令女兒李潔梅與楊宗勉比武訂婚。

楊宗勉取得金刀回到軍營,在孤鸞陣中被耶律休哥夫婦打敗而死。

李潔梅聞此噩耗,破孤鸞陣,搶回楊宗勉屍首。

由上可見,《孤鸞陣》武戲頗多,而其動作設計也多少受楊家槍招式影響。

作者:夏禎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韓玉梅 《楊家將武術的挖掘整理與發展對策研究》 [C] 陜西師范大學 2019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