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兒子結局如何?3個夭折,9個謀反。《網路歷史》

古人信奉鬼神之說,對虛無縹緲的詛咒論,毫不在意。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為無辜稚子《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兒子》而心痛,悲痛之餘說出『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詛咒李世民斷子絕孫。

不曾想,他這句話竟差點成真,李世民共有14個兒子,能得以善終的,卻寥寥無幾,你可知他們都發生了什麼?

李世民的第一個兒子,生來便被寄予厚望,以李承乾為名,意為繼承皇位,他天資聰穎,八歲便被封為皇太子。

可他成年後卻沉迷女色,極盡荒唐,因身體不便,心中常有自卑感,又李泰得太宗賞識,心生嫉妒,為保全自己太子之位,他將父親兄弟看作假想敵,輾轉之下,他竟生出謀反之意。

《新唐書》記載:『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

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

李承乾本有機會繼承大統,卻因自己荒唐之舉淪為庶人,他不曾想一朝太子竟然淪落到如此境地,心生鬱結,早早去世。

李世民的二兒子李寬生母不詳,武德三年便被過繼給李智雲,沒過幾年便早早去世。

《新唐書》記載『楚王寬,武德三年,出後楚哀王,蚤薨』同樣早夭的還有十一子,江殤王李囂和十二子代王李簡,此三人究竟死於體弱,還是死於後妃爭鬥,已無可猜測。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少有大才,可李世民卻常因偏愛李泰與李承乾,而忽略他,甚至對他說『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當李泰與李承乾皆落敗後,李世民才想起這個出色的兒子。

他一度想將李恪立為太子,卻遭到老臣長孫無忌的反對,為讓自己親侄子坐上皇位,長孫無忌設計誣陷李恪謀反未得善終。

李世民四子李泰,是其最寵愛的兒子之一,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寵異如此』。

其用物規格甚至一度超過太子李承乾,在這樣極盡寵愛的縱容下,李泰也漸漸生出奪皇位之心。

可在這場皇位之爭中,李世民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小兒子李治,李泰也因爭儲一事被流放,死時不過三十二歲。

李世民的五子李祐,年幼時便狂傲不羈,成人後更是桀驁不馴,因不滿長史權萬紀對自己的教導,便心懷怨恨,派人刺殺他。

隨後李祐對權勢越發迷戀,同時他又深知自己無緣皇位,在狐朋狗友的引誘下,他走上了謀反一路,謀反失敗後,便被廢為庶人。

李世民的六子李愔,比起李祐有過之而無不及,因其喜殺戮,被李世民斥責說『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

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隨後便被廢為庶人。

其七子李惲,安於享樂,與世無爭,卻因被誣陷謀反,而最終自殺。

李世民的八子李貞,雖無大志,卻不願看到朝政落入武氏手中,毅然反武,卻因實力不及,最終服毒自殺。

李世民的十子李慎,自幼膽小,武則天掌控朝政後,他唯唯諾諾,毫無反抗之心,卻因武則天的猜忌而死。

其十四子李明,也是在被貶後與人勾結,意圖謀反,不料卻被逼得自殺。

李世民雖有十四個兒子,卻唯有九子李治和十三子李福得以善終。

其實李世民的兒子不得善終,並不是因為李淵的詛咒,而是因為玄武門之變留下的隱患。

因李世民皇位來得不正,給其後人留下錯誤的榜樣,致使他的孩子紛紛選擇謀反一途。

自古成王敗寇,縱使李世民對他們多有袒護,也無法護其善終。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