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自己的詩句中,化用前人佳句略加變化為己用,一般稱為化用。
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分為仿效與點化。
而且作了幾大類的細分,理清了各種化用的不同細節。
對於喜歡詩詞創作的朋友來說,這一段內容非常有價值,也有利於自己創作時,更清晰地使用哪一種點化方式。
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這篇文章隻說司馬相如與曹操的這一段。
一、司馬相如這段話 被幾位名家化用
曹操的《觀滄海》中寫到: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這一段文字其實有出處,化用了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這一段話:
視之無端,察之無涯。
日出東沼,月生西陂。
後人將這一段文字化用,周振甫先生舉了幾個例子。
如東漢馬融《廣成頌》雲:
天地虹洞,……月生西陂。
西漢揚雄《校獵賦》中化用為:
出入日月,天與地沓。
這3個化用的案例,有什麼區別呢?
二、什麼是善於點化
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這四句中,前兩句《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是概念描寫,比較抽象。
後兩句《日出東沼,月生西陂》具體一些,但是形象描寫上還是欠缺。
周振甫《詩詞例話·仿效和點化》中分了兩類,一類是善於點化的,也就是:
比前人說得更具體,更豐富,創造出新的境界。
不善於點化的呢?
就是簡單的仿效。
我們看看周先生,是怎麼解讀曹操、馬融、揚雄的化用。
誰的好、誰的不好呢?
三、揚雄《校獵賦》的新意
先說一下揚雄的《校獵賦》,其中第二句《天與地沓》比起司馬相如原話,有了新意。
天與地沓,放眼一望,天與地合而為一,這是司馬相如原文中沒有的內容。
因此揚雄《校獵賦》的『出入日月,天與地沓。
』被褒揚。
四、點化的優秀案例,曹操《觀滄海》
揚雄的《校獵賦》僅僅多了一點新意,就受到了表揚。
而曹操的《觀滄海》就成了一頓大餐了。
周先生評價說:
曹操在《觀滄海》裡說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把星漢的形象加進去,配上山島、秋風、洪濤的描寫,內容更豐富,境界更開闊,色彩更鮮明,構成新的意境,就比司馬相如的話更具體生動了。
這就是善於點化的一例。
看懂這一段文字,我們需要把曹操的全詩錄入,以備參考: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表現,被認為善於點化,因為幾點:
形象更具體,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曹操加了好多不同類別的意象,所以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每一種意象有特別的描寫,所以這些意象更加具體生動;意象的有機組合,就是嶄新的意境。
這種開闊而具體生動的內容,是司馬相如原作所不具備的。
因此,曹操的詩對於司馬相如原句的點化,不但有新意,而且更具體。
正是前面所說的,優秀的點化需要:比前人說得更具體,更豐富,創造出新的境界。
五、不好的點化,馬融《廣成頌》
有好的,就有不好的。
在周先生的眼裡,馬融《廣成頌》就是失敗的案例:
再像馬融《廣成頌》作:『天地虹洞,固無端涯』同司馬相如的話一樣,也是概念的。
又說:『大明出東,月生西陂』也講日東升月西升,隻是換個字面。
這樣的模仿是要不得的,它既沒有加上新東西,又不能豐富原來的話,就談不上點化了。
」
天地虹洞,固無端涯,也是概念化的抽象寫法。
無法在讀者頭腦中形成具體的形象。
大明出東,月生西陂。
有了具體的形象,但是和司馬相如的原句有什麼區別呢?
司馬的原句是:日出東沼,月生西陂。
因此馬融的化用比較失敗,內容上沒有任何新意,隻不過是把司馬相如的話,簡單改了幾個字而已。
結束語
對於周先生說的『新』,其實古人早有研究。
古人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說法,都是在別人原作的基礎上加以改編,以不露痕跡並能創新為佳。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黃庭堅《答洪駒父書》》
@老街味道
詩詞小白學習填詞|10分鐘了解這些小知識,就算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