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改革的『先鋒』,思想超前800年,是真正的奇才。《網路歷史》

文|四季文史

王安石塑像

提起北宋詩人,你第一時間是不是想起了蘇軾、歐陽修,或者是黃庭堅、司馬光,如歐陽修的『新舊女婿』,蘇軾的『拊掌喚魚』,司馬光砸缸等等,通過他們的一些詩和發生的一些趣事,更讓我們對他們印象深刻。

但說起王安石,他雖然也是北宋名家,不過大家對他的印象幾乎都停留在『變法』這件事上,而且變法還失敗了。

不管是『初唐四傑』還是『蘇門四學士』,真正有分量的當屬『唐宋八大家』。

唐代僅有兩人,就是韓愈和柳宗元,宋代占六席,分別為歐陽修、三蘇、曾鞏和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這些人不但詩歌曲賦了得,他們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璀璨奪目的。

就像王安石,我們不能低估他在文壇中的地位,而他那些前衛的思想,更是讓老百姓受益良多。

王安石出生於官宦之家,19歲時,其父親王益便去世了,之後家道中落。

不過王安石很聰明,喜讀書,甚至過目不忘,提筆成文,而且精彩絕倫。

王安石的好友曾鞏將他的文章推薦給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看後也為之叫好。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他考取進士,這一年他21歲。

不過王安石生性孤傲、執拗。

成為進士,被放為淮南判官。

按當時的規矩,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任滿後,可參加館職的考試。

所謂『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

一旦得到官職,馬上就會成為名流。

這是很多人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邊鉆的,但王安石屆滿後,他就是不去。

27歲時,被調到鄞縣當縣太爺。

劇照:王安石

彼時他的變法思想初見端倪,甚至說已經開始實施。

在鄞縣,他修築堤堰,疏理陂塘,方便交通,尤其是在青黃不接之時將閑置在倉的官谷借給老百姓,讓老百姓秋後加息償還,這一做法於官於民都有益處。

時任宰相叫文彥博,很欣賞王安石。

他向仁宗皇帝推薦王安石,並說可以越級提拔,這樣可以遏制官場上追名逐利的不良風氣。

皇帝當即指示,安排王安石到集賢院做校理。

對於一般人說來,這又是夢寐以求的美差,等於是坐火箭進入『名流社會』,但王安石又不屑一顧。

歐陽修念及王安石是個人才,就請皇帝讓他當個諫官,王安石還是借口不去。

最後,皇帝派王安石到常州去當了個知州。

直到嘉祐三年《1058》,宋仁宗特召王安石出任度支判官《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長》,王安石對這個職位很感興趣,這一回他上京去了。

到了京城,他忙不迭就搞了份《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史家稱『萬言書』》。

在這份萬言書裡,他系統地提出了他的變法主張,但宋仁宗沒有采納。

他當度支判官不久,就下令要他去集賢院上班。

故事畫:王安石

之後王安石又曾多次辭去館閣的任命,有一次王安石甚至躲到廁所裡不見客。

如此折騰了八九次,才接受了知制誥《負責起草詔書》一職,因為他能寫一手好文章。

當了40年的皇帝,宋仁宗也任用過像范仲淹、包拯這樣的名臣,但仍然未能改變北宋的命運,宋王朝每況愈下。

宋神宗上臺後,經人了解,對王安石的才華非常欣賞,那時,王安石因母親過世而一直守喪在家,宋神宗便下令要王安石進京。

此後,王安石將他的變法理念付之於行動。

進京第二年,他就當上了副宰相,這一年他49歲。

當時朝廷屬於『生、老、病、死、苦』,毫無生氣可言,王安石決心實施變革。

該退的退,該上的上,經過一番人事調整後,變法大幕拉開。

彼時兼並之風日盛,青黃不接時大多數農民遭受盤剝,差役繁重,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

針對這些弊病,王安石變法觸及理財、強兵、育才三個方面。

『青苗法』是變法中比較出名的一項改革。

網絡配圖

做法是:把國庫的存糧折算成本錢,以低息放貸給農民和手工業者,用於抵制地主、土豪和權貴們的高利盤剝,同時增加國庫的收入。

800多年後,我們現在常說的『農貸』,與這項政策頗為相似,而這一思想,也是『市場經濟』的雛形。

由此可見,王安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利國利民的良策並沒有推行下去。

變法是一把雙刃劍,在取得一定實效的同時,一些貪官污吏也開始鉆營改革的空子,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使得一些地方的老百姓非常不滿,這就為那些不支持變法的人提供了口實。

客觀來說,王安石是純粹從立法的本身著想,而忽略了執法時在技術層面上的障礙;反對變法者從實際人事上的流弊著眼,不看重立法本身的優點,因而變法者是偏重於理想而忽略現實,加之在變法的過程中,兩方面缺乏溝通,而王安石個性執拗,不願謀求人事上的諒解與妥協,最終影響到了他的變法。

最後的情況是,王安石遭到了保守派的一致彈劾。

蘇洵彈劾完、司馬光彈,蘇東坡彈劾完、范純仁《范仲淹之子》彈,王安石被迫罷相,復官後又因長子病故,主動提出了致仕。

司馬光

有人曾言,北宋亡於司馬光。

因為當時反對王安石的這些人都被稱之為『元佑黨』,而司馬光則是他們的首領。

王安石以一己之力抵抗來自朝廷各方面的壓力,堪稱『刀尖上的舞者』,可謂真正的『孤膽英雄』。

王安石變法雖然遭遇失敗,但不能對其變法內容一概否定,畢竟在封建王朝芝麻大點的改革都會觸及權貴的利益,想要順利推行又何其容易?

反觀現在的改革,哪一項不是需要勇氣和力度的?

雖然王安石性格執拗,不過他為人光明磊落。

無論是正史、野史,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

1079年,『烏臺詩案』爆發,蘇東坡入獄,王安石極力諫言搭救,最後蘇東坡撿回一條命。

因這件事,蘇軾對王安石一笑泯恩仇。

故事畫:烏臺詩案

1085年,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高太後臨朝聽政,司馬光復相。

在司馬光的建議下,哲宗全面廢除新法,元祐黨再次掌權直至宋末,新黨或罷或免,遭到保守派沉重打擊。

公元1086年,66歲的王安石在鐘山病逝,走完了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王安石《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什麼叫孤獨,從王安石的詩裡就可以感受到這種不被人理解的惆悵。

王安石不想做鶴立獨行之人,他隻想憑借自己炙熱之心,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現狀。

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他全身心投入變法之中時,左右望去,發現隻有自己在齟齬前行。

這樣的變法,又怎會收獲成功?

蘇東坡曾贊嘆王安石說:『不知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這才是真正的王安石,他不但滿腹才情,而且是一位難得的治國人才。

猶記得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如果可以穿越到過去,我想勸慰半山先生,好好做一個詩人,好好享受人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你仍然是最精彩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網絡配圖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