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的發生,絕對是戰國時期的一件大事。
秦國統一天下的三個重要瞬間,分別是五國伐齊、鄢郢之戰和長平之戰。
其中的長平之戰,可以算是秦國統一戰爭中最難啃的一次了。
而長平之戰影響勝負的關鍵,就在於秦國的反間計。
秦國通過反間計,使得趙王對廉頗心生不滿,於是將廉頗替換成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從而奠定了長平之戰的勝利。
那麼,如果將趙括換成韓信,結局又會如何呢?
韓信用兵,以少勝多,攻心為上
一、井陘之戰
韓信滅趙之戰,以幾萬士兵在井陘迎擊趙國二十萬士兵。
韓信等人千裡奔襲,糧草供應不及時,士兵疲憊,人數還處於劣勢。
按理來說,韓信能夠贏的機會很少。
可是,韓信卻並沒有放棄。
在行動之前,韓信打聽到成安君陳馀是一個迂腐書生,於是便制定了詳細的攻心機會,企圖利用成安君陳馀輕視自己的特點贏得勝利。
一方面,韓信派出一支部隊背靠河水展開決戰的事態,吸引趙軍傾巢出動;另一方面,韓信則派出一支騎兵乘趙軍傾巢而動之時,將趙軍營寨的旗幟全部換成漢軍的旗幟。
由於韓信等人背水一戰,戰鬥力大增,趙軍久攻不小,便想起了撤退。
誰曾想,等趙軍來到營寨以後,已經插滿了漢軍旗幟。
於是,他們便以為漢軍已經擊敗了趙國,便紛紛潰敗而逃。
二、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亦算是韓信的滅齊之戰。
此戰中,韓信依舊是利用了項羽手下大將龍且輕敵的特點,設置了埋伏,花費了極小的代價,擊敗了龍且大軍,消滅了齊國。
從韓信的用兵特點來看,他十分擅長利用敵人的性格特征,以此進行有針對的排兵佈陣,力求減小戰爭的損耗。
韓信的加入,對於趙國是一場及時雨
其實,關於趙國不換趙括是否能夠獲勝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
而令人喪氣的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趙國即使不用趙括,依舊用廉頗,趙國獲勝的機會依舊渺茫。
理由就是國力的差距。
誠然,長平之戰發生前夕,趙國經過長時間的韜光養晦,已經成為了當時僅次於秦國的大國,其胡服騎射的改革更是令趙國騎兵的戰鬥力十分強悍。
而騎兵在古代一直是一種強力兵種,其對於步兵有著明顯的優勢。
可是,趙國再強大,在面對秦國這種幾乎沒有缺憾的國家面前,依舊略顯無力。
趙國的胡服騎射是不完整的,其內容很簡單,學習胡人的服飾,學習胡人的騎兵技術。
而在其他方面,胡服騎射幾乎沒有幫助。
反觀秦國商鞅變法,軍事有軍功爵制,經濟有重農抑商。
秦國的變法使得秦國變成了隻有耕和戰的國家。
這是趙國無法相提並論的。
因此,到了長平之戰後期,到了比拼國力的階段,趙國輸的概率很大。
而韓信的用兵特點,上面已經提到了,力求戰損最小。
因此,韓信的加入能夠稍微彌補趙國國力上的差距,而剩下的,就是白起和韓信之間的比拼了。
對於這個,就不好比較了。
畢竟,兩位都是古代十分強勁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