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魏國的興亡:
隨著曹操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制的施行,北方社會趨於穩定,生產力逐漸恢復。
政府修整道路,興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漕運。
恢復的冶鐵業中,水排得到推廣,絲織業也興盛起來。
商品交換漸有起色,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 。
洛陽、鄴城、睢陽都日趨繁華。
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制。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稱魏王,建都於鄴。
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稱帝,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
魏建立後不久,大權旁落。
曹芳在位時發生了輔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的權力之爭。
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勝、畢軌等人,排斥司馬懿。
司馬氏是東漢以來的世家大族,司馬懿本人又富於謀略,屢建軍功。
238年,他率軍平定公孫淵,使遼東歸入魏版圖 。
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陽城謁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處死曹爽及其黨羽,獨攬朝政,史稱高平陵事變。
後來,司馬懿及子司馬師、司馬昭陸續鎮壓了起自淮南的軍事叛亂和其他朝臣的反抗,鞏固了司馬氏的統治 。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玄學名士對司馬氏持消極反抗態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馬氏以非毀名教和欲助毌丘儉為亂之罪名殺害。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晉初都陸續歸服於司馬氏。
當反抗力量都被消滅以後,司馬氏趁時立功,於263年出兵滅蜀漢。
兩年後,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
魏國的地盤: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
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占東漢荊州北部》、揚州《占東漢揚州北部》。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今新疆羅佈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
黃初元年《220年》至黃初七年《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並入雍州。
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魏國的武將:
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其他武將:李典、典韋、許褚、高覽、臧霸、呂虔、龐德、文聘、郝昭、王雙、郭淮、諸葛誕、文鴦、陳泰、張繡、曹彰、司馬師、張允、蔡瑁等。
文臣謀士:荀彧、荀攸 、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鐘繇、陳登、王朗、許攸、華歆、崔琰、毛玠、滿寵、蔣幹、陳群、徐庶、國淵。
五大謀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