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認為,中英第一次戰爭是1840年鴉片戰爭,實則不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鴉片戰爭爆發前的兩百年,1637年,中英爆發了第一次沖突,以中國勝利結束,戰後英國賠償中國2800兩白銀,簽下保證書,並撤出中國。
那麼,163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時間回到15世紀,伴隨著歐洲的大航海,西班牙葡萄牙成為了歐洲航海的先驅,壟斷了16世紀的中西方貿易。
到了17世紀,荷蘭崛起成為海上馬車夫,打破了葡萄牙的壟斷。
明神宗萬歷icon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人來到了廣州。
不久後,明崇禎八年《1635年》,一條英國商船也到達了中國口岸,但這艘英國商船卻比較倒黴,被明朝官員勒索了很多錢,隻帶了很少的貨物回去。
為了繼續開展對華貿易,英國商人成立了葛延聯合會,並成功說服了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不僅得到了對華貿易的特權,還讓英國國王參了股。
就這樣,1636年,英國商人帶著浩浩蕩蕩的6艘商船繞過好望角,穿越印度洋,來到了中國澳門。
當時澳門的葡萄牙人希望得到英國的幫助一起對抗荷蘭,可是又不想把在中國的貿易利益分享給英國人,於是在背後向明朝說了很多英國人的壞話。
英國人無法從葡萄牙手中獲得貿易權,於是打算直接與明朝接觸。
1636年8月,英國船隊到達了虎門,無視虎門守軍鳴炮示警,扯下貿易旗幟,插上英國王旗就開始炮轟虎門。
此時的明朝毫無防備,虎門炮臺淪陷,35門大炮被當做戰利品搬到了英國船上。
隨後,明朝迅速反應過來,連夜在周邊部署了兵力。
後經雙方交涉,英國同意歸還炮臺,但是依然肆無忌憚深入廣州內河。
如此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引起廣州當局強烈不滿。
9月,廣東當局派出三艘小型戰船與英國船隊交戰,在中方火箭和火炮的威力下,英國不敵,倉皇逃竄。
事後,英國對侵略行為不但沒有悔改,甚至連做多起壞事報復,燒毀中國民船和市鎮。
最後在葡萄牙人的調解下,中國政府原諒了了英軍後續的惡行,但是要求英國的賠償。
11月,英國在廣州寫下保證書懺悔罪行,並賠償了中國2800兩白銀,廣州官員限其貿易後離開,同年12月,英國船隊啟程回國。
這場中英第一次沖突,以中國完勝結束。
此戰也暴露了歐洲人並非鐵板一塊,英葡荷自身為了一點利益矛盾重重。
但此戰也讓英國看到了中國的薄弱之處。
而此時的中國,是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距離明朝滅亡還有七年。
此時的明朝,關外滿清攻城掠地,關內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肆虐。
但盡管如此,明軍終究還是取得了對外國作戰的勝利,保衛了國家主權。
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英國和歐洲人就是一群土匪,可是兩百年後他們依然是土匪,隻是兩百年後,在同樣的虎門,林則徐在這裡銷煙,捍衛了中國尊嚴,而隨後林則徐被貶,同樣的廣州,中國人卻再也沒守住,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割讓了香港,從此開啟了百年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