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歷史是九十八年還是四百三十年?《網路歷史》

1368年1月23日,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南方,建立明朝,之後派遣徐達領兵北伐中原,進攻元朝首都大都。

此時的元朝皇帝是元惠宗,在明朝大兵壓境的情況下,9月10日元惠宗率領三宮後妃、皇太子、皇太子妃以及大小官員百十餘人,開大都的健德門,撤退北走上都。

9月14日,明軍從大都的齊化門攻城而入,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中書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禦史中丞滿川等人拒絕投降而殉國,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回到本土蒙古草原。

此時的元朝仍控制著中書省的西部地區、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陜西行省,以及位於西南的飛地雲南行省等省份,仍保有一定的力量,與明朝形成南北對峙,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南北朝時期。

元惠宗撤離大都後,繼續使用『大元』國號。

經過與明朝的幾次戰爭,北元先後失去幾十萬兵力,再也無力南下與明朝相爭,元惠宗試圖恢復中原故土的企圖徹底失敗。

元惠宗死後,元昭宗即位,立意仿效周宣王姬靜、漢光武帝劉秀等中興帝王一樣中興大元,恢復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但元朝已經屬於強弩之末,在明軍六次北伐的強大攻勢下,元朝在軍事、經濟方面遭受了巨大損失,徹底喪失了與明軍爭奪天下的實力和信心。

對於明朝而言,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個中原王朝的殘餘勢力。

元昭宗去世,其弟元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繼位,繼續和明朝對抗,屢次進攻明朝邊境,但都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1388年也速迭兒用弓弦縊殺了元天元帝篡位稱汗之後,蒙古開始逐漸分裂為東部韃靼《蒙古本部》、西部瓦剌、韃靼東部兀良哈三大部落。

元天元帝敗亡之後又歷經四代傳至坤帖木兒時,鬼力赤於明建文四年《1402年》殺害坤帖木兒,繼而登上大汗之位。

明正統三年《1438年》,瓦剌部的脫歡扶植大汗脫脫不花擊敗同時並立的大汗阿岱,統一了蒙古諸部。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脫歡之子也先入侵明朝,俘虜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史稱土木堡之變。

[達延汗與滿都海哈屯在15世紀重新統一蒙古諸部,史稱達延汗中興。

然而,達延汗在帝國以封地的名義分封於其兒子與親戚,導致了帝國統治的權力下放盡管權力下放,但是達延汗與蒙古貴族之間仍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孛兒隻斤家族的內鬥並不嚴重,直到林丹汗統治期間《1604年-1634年》,蒙古內部的紛爭中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明崇禎八年四月二十八日《1635年6月12日》,林丹汗之子額哲投降清太宗皇太極當時統治的後金政權,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歷經430年之後正式宣告滅亡。

歷史上我們一般把元朝的滅亡時間定於1368年。

而『北元』的『北』通常用於區分1271年建立的元朝和1368年之後的政權。

但是長期以來,對於這一史學概念的使用范疇卻眾說不一。

爭論的焦點就是『北元』是指1368年至1388年這20年間的蒙古歷史,還是指1368年至1635年這268年間的蒙古歷史。

其實,我們所說的『北元』僅指大蒙古國的一個階段。

大蒙古國《1206年-1635年》依照中國名稱的劃分,可劃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韃靼《1388年-1635年》。

從成吉思汗開始的『大蒙古國』政權仍然繼續,韃靼政權長期沿用元朝時代的漢制職官,至達延汗時才基本取消。

大蒙古國政權延續至1635年察哈爾部為滿洲的後金所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