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召集十八萬魏軍分三路南下,當時鄧艾率領三萬大軍出狄道直指沓中,以牽制在沓中種田的薑維,同時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馬自祁山向陰平之橋頭以切斷薑維的後路,阻止薑維逃離沓中;而鐘會則率領十多萬主力大軍,兵分三路進軍漢中。
當時蜀漢按照薑維此前的佈防計劃,直接退至漢樂二城駐守,使得鐘會率領的大軍得以直接進入漢中,隨後鐘會派出手下,分別進攻樂城、漢城和關城,他自己則帶兵攻陽安關。
本來薑維在沓中時,已經用計甩開諸葛緒而成功從沓中撤離,之後,他本想進入漢中阻擋魏軍主力,然而此時關城守將和關中都督都戰死,部將蔣舒投降,關城被破,薑維隻能與廖化等人匯合後,退至劍閣,與鐘會大軍再周旋。
鐘會大軍被蜀軍抵擋在劍閣外而無法前行。
由於劍閣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鐘會沒辦法繞過劍閣進攻成都,因此,他不能直接放棄此處,但由於劍閣易守難攻,在蜀軍的據守之下,魏軍攻關不克,再加上鐘會此番孤軍深入巴蜀腹地,運糧不便,因此鐘會商議打算退兵。
就在此時,鄧艾提出偷渡平陰的建議,他親率軍隊從陰平小道出發,直接出現在蜀軍面前,蜀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跡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
在此之後,鄧艾稍作休整,再率軍隊向成都進軍,並於綿竹擊敗了諸葛瞻父子。
劉禪得知綿竹失守,不知所措,當時譙周力主投降曹魏,群臣多有附和,十一月時,劉禪接受了譙周的意見,開城投降鄧艾,魏軍就此占領成都。
在此之後,劉禪派使者讓薑維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事實上,在諸葛瞻戰敗於綿竹時,蜀漢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畢竟此時薑維手中還有五萬可戰之兵,而薑維在得知諸葛瞻戰敗後,他就已經做出調整,派出軍隊支援成都,不僅如此,當時東吳的援軍也在趕往蜀漢的路上,更何況在成都以北還有重鎮雒城。
要知道當年劉備在入川之戰時氣勢如虹,卻依舊在這裡被阻擊了長達一年之久,謀士龐統也是在這裡被流失射中陣亡,可見劉禪只要稍微堅持一下,他甚至不需要在成都城下據守,就能堅持到援軍到來而擊敗鄧艾,但即便有如此大的生機,劉禪還是放棄了抵抗,而是出城投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在鄧艾攻破綿竹後,劉禪選擇投降就已成定局。
在得知綿竹被破的消息後,蜀漢群臣商議對策,當時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實際上,當時還是有第三種聲音的,那就是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劉諶提出來的,要帶兵出成都。
不得不說,雖然劉諶的說法很是冒險,但這反而是當時最有血性的聲音。
然而劉禪拒絕了劉諶的建議,而是執意出城投降,在劉禪出城的那天,劉諶在昭烈廟自盡而亡,以死殉國。
劉禪之所以沒有選擇這般有血性的殊死一搏,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
對於劉禪而言,他自懂事起,親身經歷的最大危機應該是當年孫夫人帶著他奔赴東吳,而在此之後,劉禪跟隨者自己的父親,卻沒有上過戰場,也不知道亂世的險惡,正因如此,劉禪隻能做一個太平帝王,一旦遇到生死存亡之際,他能做的選擇隻能是投降。
筆者認為,劉禪並非蠢笨之人,他雖然才能不濟,但也不傻,隻不過他太過軟弱,沒資格成為亂世中的帝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