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對我來講,終究是個謎,千年過後,已認不清他的面孔。
關於他的評價太多了,有的評價他是一個英雄氣短的楚霸王,有的說他是不懂厚黑的莽撞人。
項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項羽成長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去觸摸歷史中的項羽,去探究他的生死成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成長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性格氣質,這種性格氣質,甚至本人都可能未必會注意到。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
——《史記-項羽本紀》
《史記》記載項羽的爺爺項燕為楚將軍,因為抗秦而死,項羽一直跟著叔父項梁。
項家吃的是軍事這碗飯,兵法這些東西沒有丟。
項梁作為抗秦軍人的後代,不在秦朝體制內任職,四處奔跑,到處惹事,一次被捕入獄,竟然依靠自己的關系網,寫信讓司馬欣把這事擺平了。
項梁可真是一點不低調,殺人結仇,就帶著項羽躲到吳中,過上了江湖生活,廣交朋友和豪傑。
說句題外話,在嚴苛的秦法環境下,項梁還能逍遙的呆在吳中,可見項家的能量有多大。
項梁身邊的人不可能是秦朝體制內的人,主要還是民間賢人和豪傑。
豪傑和民間領袖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梟雄氣質,敢想敢幹;
《2》具有主動攻擊性;
《3》道德倫理感蛻化;
《4》十分註重情義。
項羽跟著項梁生活,不用多想,從小伴隨項羽的就是這些民間賢人和豪傑。
天天和這些人呆在一起,對於項羽思維養成和行事邏輯必然有深刻的影響。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項羽本紀》
盡管項梁過的是江湖歲月,但對項羽的教育那是格外重視。
無奈項羽同學對文化課不感興趣,感覺自己不是那塊料,或者覺得學這些文化課沒啥前途,後來就幹脆不學了。
也許項梁覺得自己幹的打打殺殺的事業,太多的文化知識確實也沒有必要,好好學習軍事才是正道,又讓項羽學習劍法,學了一陣,項羽覺得這玩意沒啥意思,也沒有練成啥高深的劍法。
年少的項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畢竟人家是老師單獨授課輔導,再加上和地方豪傑天天在一起,肯定比學院派出身的同齡人早熟,比同齡人更有手腕更有想法。
因此,項羽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敢於直接表達想法,膽大不怕。
遭到叔父批評的項羽同學,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目標,咱要學萬人敵。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練成了武林高手也沒啥用。
知道項羽的心思後,項梁就開始教項羽萬人敵的功夫——兵法。
項羽很善於總結,跟著叔父學兵法,很快就發現兵法是一門研究戰爭及其規律的學問,終究是一門學問,和萬人敵沒有半毛錢關系。
啥叫萬人敵,萬人敵的核心是建立一支靠譜的隊伍,加上主帥的運籌帷幄。
要搞萬人敵,重心在於有隊伍,搞好團隊管理,搞好團隊成員的利益分配。
要學好這些,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從事中歷練。
項梁常年遊走江湖,結交不少人物,在民間威望很高,具有很強的動員能力,官府辦不了的事情,項梁們能辦。
雖然避仇於吳中,但是作為吳中民間頭面人物,地方上遇到大事,還是要請項梁出面主持。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
——《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剛好也利用這種主持大型活動的機會,進行練兵,磨合團隊,考察團隊成員的能力。
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每次舉辦完大型活動後,項梁都會和核心成員總結這次活動中的利弊得失,評價手下每個人的才能。
很有可能項羽在大型活動中,也承擔一些工作,並且還有機會列席活動講評會,跟著項梁老師學習如何進行團隊管理。
項羽真正的成長,是避仇於吳中之後,在這裡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事。
參與項梁組織的大型活動,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參與事後總結大會,獲得了識人辯人能力,以及如何帶領和管理團隊的奧秘。
對此《史記》也有明確的描寫: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史記-項羽本紀》
可以說,年輕時的項羽,文武雙全,頗有領導才能,深受豪傑思維影響,吳中黑道白道通吃,所以吳中子弟忌憚項羽。
項羽的這一套做派,讓我想起了《古惑仔》中的陳浩南。
陳浩南是古惑仔『仁義智勇』四大主角之『智』字主角人物,一個智字點出了陳浩南的精明。
陳浩南揚名於江湖,成敗於江湖,生死於江湖,從初出茅廬到銅鑼灣話事人,再到洪興帶頭大哥;福田之戰,損兵折將,最後逃遁他鄉,世間再無陳浩南。
項羽在戰爭中不斷歷練,破釜沉舟,一戰成名,最後遭遇垓下之敗,自刎而死;陳浩南特別能戰鬥,成為洪興教父,最後堙沒人間,令人唏噓不已。
兩人的成長經歷十分相像,成長環境十分接近,性格氣質十分相似,有時我甚至懷疑陳浩南的形象,就是按照項羽的經歷進行的藝術再創作。
每每讀到《史記》這一段,我都想起了項羽和陳浩南,感嘆他們的命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破除虛妄的重要途徑。
於是我懂了,年少的項羽,和我們許多人一樣,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成長就是一步步破除虛妄的過程,在人事中歷練和成長。
我有理由相信吳中這些人事歷練給了他很大幫助。
每個人都要歷練,破除這些虛妄,等到真正的機緣來臨,成就自我。
年少的項羽,看了許多,懂了許多,才氣過人。
如果沒有歷史的機緣,也許項羽能夠成為吳中最強的豪傑,成為稱霸吳中的老大,但不一定能成為西楚霸王。
無疑項羽是幸運的,剛剛完成修煉,歷史的機緣就將項氏叔侄推向了臺前,要他們搞一個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