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萬歷皇帝朱鈞之所以30年沒有上朝,是因為萬歷朝有名的『國本之爭』。
都說『明朝皇帝奇異的事情很多』,萬歷皇帝朱鹮六月無疑是『奇異中的奇異事』。
其中最『奇異』的事,是一國之君,卻『萬事無視』了三十年。
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另一個非常『奇異』和『人性』的事情,那就是『國本之爭』的問題。
明朝遵循立長子為太子的『立太子』原則,萬歷皇帝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立朱常洛為太子已成為萬歷朝堂所有朝臣的共識。
但是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此時身份非常謙虛,隻是宮女,所以朱常洛很不受萬歷皇帝的歡迎。
萬歷皇帝喜歡的皇子,是他最愛的皇貴妃鄭氏出生的皇三子朱常洵,萬歷皇帝希望朱常洵冊立為皇太子。
然而,這種違背明朝傳統禮法制度的『任性』行為,很快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對,紛紛驅逐萬歷皇帝,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萬歷皇帝冊封意義遲緩,反而繼續懲罰支持朱常洛的朝臣。
於是,冊立太子的問題從萬歷十四年(1586年)開始,持續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最終在李太後的介入下,萬歷皇帝還是以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另外,由於萬歷皇帝在『立儲』問題上,與朝臣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和偏差,從這個時期開始,萬歷皇帝就住在後宮,不見朝臣,『萬事無視』。
解放後,萬歷皇帝定陵開放,根據考古發現,有人把萬歷皇帝30年沒上朝的理由歸結為萬歷皇帝的『腳病』,這個理由不夠充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萬歷皇帝任性乖僻的性格,以及朝堂混亂復雜的性格
萬歷皇帝三十年沒上朝了,明明沒死在他手裡,可以說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首先是張居正用十年的功績創造了『萬歷中興』的局面。
從萬歷皇帝即位之日起,朝中一切軍政大事,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腦的10年間,實行了推進《一鞭法》、人力資源管理、軍事力量發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開創了『萬歷中興』局面。
那時的萬歷朝國庫的充盈、生產的恢復、邊疆的穩定,多虧了張居正可以說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張居正打下的堅實基礎,明朝在經歷了萬歷皇帝的這種辛苦之後也能生存下來。
然而,萬歷皇帝對自己的這位先生和『恩人』,卻表現出極其『逆反』的一面,張居正死後,很快就報銷了,家人或被囚禁,或被流放,甚至被破壞到張居正的陵墓,不得不感到遺憾。
其次,是限制明朝官員權力的一系列制度體系。
明朝自朱元璋建國之日起,一直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限制文官權力。
從朱棣時代開始,明代皇帝開始發展宦官勢力,通過司禮鑒制度牽制官吏。
萬年來,這一系列行政制度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內臣、內閣、宦官等各階層和各級官員,都有相應的制度約束,在這一系列成熟的官僚行政體系的作用下,保證了政治體制的相對穩定。
再次,萬歷皇帝並沒有徹底搖響掌櫃。
有兩件事。
一個是財政權力,另一個是兵權。
萬歷皇帝三十年沒有上朝,不僅是因為諸事完整的不利、財權和兵權,更是因為萬歷皇帝始終沒有放松。
特別是在萬裡王朝之間,出現了『萬歷三大征』。
三次大戰全部勝利結束,萬歷皇帝在其中運籌帷幄、站在中心協調也取得了成功。
甚至朝鮮的李氏王朝也感謝萬歷皇帝的復興之恩。
這表明萬歷皇帝還是非常重視金權和兵權的。
明朝沒有死在萬歷皇帝手裡,萬歷皇帝總是應該對明朝的滅亡負最大的責任。
萬歷皇帝『萬事不聞不問』三十年,明朝綱紀松懈,邊患邊患,百姓不滿,民間農民起義應運而生。
更重要的是,萬歷皇帝三十年不沾朝鮮,朝堂上的官吏們開始結成派系,最終形成了東林黨和齊楚浙黨兩大政治集團的黨政局面。
另一方面,朋黨之爭在朝堂上愈演愈烈,黨派沖突,互相打擊,朝堂上烏煙瘴氣,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引起這些問題和局面的原因是萬歷皇帝30年沒有上朝。
清代編纂的《明史》評萬歷皇帝說: 神宗沖齡剛阼、江陵秉政、綜合核名實,國勢多於富強。
繼因循牽制之後,晏處是深宮,綱紀廢緩急,君臣有無隔閡。
於是小人的好權力驚動了趨利者,為名節之士和仇讎,門戶紛紛豎起了棱角。
禍從口出,邪黨猖獗。
廷正類為折斷其機牙而深思,怒不可遏,互相攻擊謳歌。
因此,主存懷疑,賢奸雜用,崩潰決裂,揮手不可救藥。
所以,你能原諒我說明的死,實際上是死在神的宗裡嗎?
明朝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這成為大明王朝走向滅亡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