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三國,對劉備的隱忍、韜晦、老烈和高情商有深刻印象,這隻有在經受了人生風雨的歷練後才會越發耐人尋味。
史書記載,劉備為人話不多,不好讀書,能折節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弘毅寬厚,有高祖劉邦的風范。
劉備和曹操可以說都是白手起家,在亂世中逐鹿中原的代表。
曹操因為父親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的緣故,常遭士人嘲笑,後來崛起,雖有家蔭,但基本全靠自己的努力。
而劉備的出身比曹操還要糟糕,父親早亡,母親還要靠制作草席來補貼家用。
英雄當有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是指人面對逆境和挫折時的反應和處理能力。
劉備,就是一個擁有超強逆商的人。
他少年貧賤,半生漂泊,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兩失徐州,棄逃樊城,敗走漢津……
一部三國史,斑斑可見劉備的曲折與失落。
但命運讓他屢戰屢敗,他卻選擇了屢敗屢戰。
從寄人籬下到占據荊、益二州,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劉備有運氣,有貴人,但更多倚仗的,則是劉備本人的一顆恒心,是他失意時永不言敗的堅持。
縱使已經百折,依舊不撓。
連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敵人、那位意氣風發、戰績赫赫的曹孟德,都曾經舉杯對他說,天下英雄,不過你與我兩個人而已。
我們這一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一樣,天賦異稟,滿身技能,一路開掛;也很難像孫權一樣,含著金湯匙出生,有家族親人為你鋪好花團錦簇的前路。
普通人更可能是像劉皇叔那樣,手握一副並不怎麼樣甚至有點稀巴爛的牌,但依然要堅持把它打下去。
因為隻有打下去,才有贏的可能。
面對挫敗與逆境:
退回來,前功盡棄,萬事皆休。
堅持住,守得雲開,柳暗花明。
迎上去,東山再起,天地煥新。
就像《老人與海》中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而那些打不倒你的,必會使你更強大。
也唯有自己先傾盡全力,旁人才肯來鼎力相助。
劉備的開創基業得益於他的高情商和善於溝通的能力。
情商是一串珍珠,溝通是最亮的一顆;情商是一樹碩果,溝通是最大的一個。
如果說情商是果,那麼溝通就是核,如果說情商是湖,那麼溝通就是魚。
所謂高情商,就是懂溝通,會溝通。
1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劉備開了個玩笑。
曹操大軍來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隨即陷落。
劉備又一次成了喪家之犬。
之所以說『又』,因為在這之前,他就已經飽嘗失敗之苦了。
年輕的時候,他和曹操、公孫瓚等人一起打黃巾,曹操、公孫瓚已經成了一方諸侯,他還隻是個縣令,手下沒兵又沒名氣;
好不容易有機會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巔峰時,卻被呂佈偷襲,徐州和家眷都丟了;
向呂佈求和後不久,又被呂佈打敗,他不得不投靠曹操;原以為曹操能幫他出頭,沒想到再次敗於呂佈,又一次丟了家眷;
直到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才打敗呂佈,劉備隨曹操回許都,在這期間,他愛上了種菜;
與曹操煮酒論英雄被嚇出一身冷汗後,曹操派劉備去攻打袁術,劉備趁機重新奪回了徐州,可惜沒多久又被曹操打敗,這次不但家眷,連關羽都丟了……
每一次都輸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輸得幹脆利落,這就是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寫照。
轉眼間,他已經四十歲了。
四十歲之前,他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佈、曹操、袁紹,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
孔子老先生曾經寫過一篇10萬+爆文《所謂咸魚,就是指四十歲還不成功的男人》,他指出,四十歲還沒有成就的男人,一輩子估計也就交代了,這個觀點博得了各個時代人們的廣泛認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劉備就是這樣一條咸魚。
40歲的劉備,一無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時間停在這一刻,他隻是一個才能平平、飽受恥辱的不安分子。
2
哭完之後,還得找出《靠》路《山》。
幸好劉表收留了他。
雖然劉備貴為『常敗將軍』,但劉表一點也不敢小瞧他,這個跟無數梟雄打過交道的男人,盡管屢次失敗,卻名滿天下,不但是朝廷親封的左將軍、豫州牧,手下還有關張等猛將,跟自己的手下比起來,實在是一支精兵。
為此,劉表專門出城迎接劉備,這個禮數和當年袁紹迎接劉備如出一轍。
劉表:『賢弟,你感動嗎?
』劉備:『不敢動』劉表:『……』
於是,經過一輪友好磋商,劉備被『分配』到了一個小縣城新野,看守荊州的北大門——新野距離曹軍控制下的宛城隻有50多裡。
轉了一大圈,劉備又回到起點,被別人當槍使。
雖然要什麼沒什麼,但劉備欣然領命。
劉表肯收留他,又給他立足之地,這已經很不錯了。
就這樣,劉備成了劉表的客將。
3
劉備,這個屢次被曹操引以為同類、被世人目為梟雄的男人,現在心甘情願地為劉表這個在曹操看來『徒有虛名』的人看守北大門。
常人或許覺得很難做到,但對劉備來說,這實在不算什麼。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風雨,受過多少辱,忍過多少恥,或許連他自己也記不清。
當初呂佈偷襲奪取了他的徐州,卻又反過來邀請他駐守小沛,關張兄弟意不能平,他輕描淡寫地接受了。
在大家都以為他忘了呂佈帶給他的恥辱時,他卻用一句輕飄飄的話就讓呂佈喪命刀斧。
而曹操則心甘情願給他當刀使。
在曹操這個亂世奸雄面前,他偽裝成一副忠厚模樣,不但保住性命,還順利取得曹操的信任和認可,更從曹操那裡獲得了獨領一軍的權力。
劉備竟然能讓曹操誤以為他是一個可以收服可以為其所用的人,翻開史書,還能找出第二個如此『戲耍』曹操的人嗎?
這樣的手段,比慕容垂之於苻堅,不知高出多少。
世人知道曹操的強大,卻不知道劉備的強大,豈非失之偏頗?
4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一個夢想,堅持一陣子沒問題,但時間一長,吃了幾次苦,遭了幾次失敗,聽別人說了幾句閑話,可能就難以為繼,即使仍然堅持,也很難像剛開始時滿懷激情地去做。
劉備說,這點我做到了。
不管處在什麼位置,遭遇多少失敗,劉備始終不改理想。
5
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劉備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
除了在建安七年,打過一次小仗後,劉備其餘時間都待在新野。
這可能是劉備一生中最為安逸的時光。
一個長期生活在緊張狀態中的人,有朝一日突然安逸了下來,或許會很快失去鬥志。
絕沒有意外,很多人都會選擇吃喝玩樂。
但是劉備沒有,戰爭沒有打垮他,安逸也沒有打垮他。
遍觀史書,我們找不到在這期間,劉備放縱享樂的蛛絲馬跡。
他做的事情還是練兵、訪才。
這樣的人,可怕吧。
劉備知道自己要什麼,更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極度自律,永不放棄,構成了劉備生命中的第二條主線。
愛因斯坦說:『我從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對這種豬欄的理想,劉備是一向不以為然的。
有個許汜的名士,就因為曾經跟別人『求田問舍』,被劉備狠懟了一頓。
後來辛棄疾更是在詞中引用這一典故: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6
這段時期可能是劉備最惶恐最無助的時候,曹操大軍隨時可能南下,劉表病危,可能引發荊州的內鬥,該何去何從,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這時,他多麼希望有個人能為點撥迷津,出謀劃策。
說來也巧,諸葛亮『恰逢其時』地進入了劉備的視野。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顧茅廬絕不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我們按下不表。
隻說說劉備。
雖說諸葛亮有『臥龍』的名聲,但跟劉備比,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
劉備是左將軍,領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內無人不知。
而諸葛亮尚隻是一介佈衣。
從年齡上看,劉備47,諸葛亮27,足足大出二十歲。
但就是這種情況,劉備幾次三番翻山越嶺腆著臉去見一個比他小二十歲的佈衣青年,向他咨詢國家大事《不是問怎麼保養皮膚哦》。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
短短幾句話,就把自己對於時局的痛心,對於自己雖有雄心卻無力改變的無奈,對於雖然無奈卻仍欲赴湯蹈火的決心,對於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無比清晰,即使今天聽之,也不禁使人淚目。
結果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一出山,劉備才迎來了人生的最大轉折。
8
現在,很多人三四十歲就覺得自己折騰不動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歲的劉備仍然說自己『志猶未已』。
也許,這就是英雄吧。
連續的失敗沒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沒有消磨掉他的銳氣。
喬佈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劉備不就是最佳的詮釋者嗎?
在那麼多的挫折和失敗面前,他從來不覺得時間太晚,從來不失去自信,從來不驕傲不氣餒,時刻保持初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對此,筆者隻想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話來作結語:『這樣的一個人,就算落於九幽之下,也會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來。
只要他想,沒什麼不可能的』
7
公元223年的初夏,西蜀白帝城中,劉備,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他掙紮著仰起身來,虛弱而堅決地將江山與子嗣悉數托付給了他最信任的謀臣武將。
然後緩緩閉上了雙眼,與這個他失意過、奮鬥過、擁有過的世界作了永恒的訣別。
在他身後,青史謚曰:昭烈帝。
昭者,明心見性,誠善無欺。
烈者,不屈不撓,至死不渝。
以此蓋棺劉備的一生,不可謂不精準。
年少讀三國,崇拜過曹操的揮斥方遒,傾慕過孔明的慧冠群雄,驚嘆過呂佈的鮮衣怒馬。
如今再讀三國,卻獨獨欽佩那個在漫長失意路上默默前行的劉皇叔。
無它,隻因,他面對人生失意與坎坷時的堅韌,智慧和情商,讓我們看到了成大事者必備的格局。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