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真的是暴君嗎?《網路歷史》

題記:【文質彬彬,威風凜凜。

隻道是並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

卻不料,南征北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

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

隻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

這才是,運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

】——蒙曼《大隋風雲》

一、楊廣繼位一年為何就心急火燎征發300萬民夫開鑿大運河?

登基那年,楊廣剛好三十五歲。

這時隋朝立國已經25年,天下統一也都有20年,在隋文帝倡導節儉,大力生產的生息背景下,大隋擁有了巨大儲備 『中外倉庫,無不盈積』。

發展到楊堅晚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元代馬端臨說:『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清代王夫之也說:『隋之富,漢、唐之盛未之逮也』。

即位不久,年輕的楊廣便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對帝國架構的深沉思考中來。

『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這是楊廣在《易經》裡尋找到最崇高的詞匯用做自己的年號,表明他有信心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打造一個千秋萬代仰視的龐大帝國。

楊廣影視形象

大業元年《605年》楊廣不斷拋出一系列重大工程詔令,這些命令急於星火。

幾乎與此同時,楊廣『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河通於淮』。

他甚至認為秦始皇的偉大在於長城的存在,而長城終究會頹敗,為此他要建設一個不會老去的水長城,貫通南北,也可承載他飽覽大隋河山的寬廣通道。

這一工程開啟了全場2000餘裡的南北大運河,由此,大運河成了古老中國的南北的血管,將人造的水利工程系統推向巔峰,堪稱楊廣的經典之作。

雖然楊廣在歷史上爭議極大,罵名極多,在對大運河這件重大工程,後來的歷史,對此持異議的人不多。

大運河示意圖

此後,在幾次重大工程建設中,楊廣看到了百姓的巨大建設力量,卻未能體恤一絲疾苦,由此開啟了自秦始皇以來第二位動用人力最多的一個時代。

他的『舉國就役』將『東南四十三州縣,取盡膏脂即此河』。

大運河開鑿工程,經歷了楊氏政權約的大部分時間,規模空前。

二、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從北魏後多個帝王均有過多重水利計劃,卻都未施行,為何這件事隻有楊廣敢做?

楊廣繼位的第一年就迅速開鑿通濟渠;同年又開鑿山陽瀆;大業四年,開鑿永濟渠,兩年後穿江南河。

至此長江南北運河工程全部完畢。

在當時楊廣開鑿大運河便引起了巨大爭議,唐代詩人皮日休跳過對楊廣罵聲之外進行了思辨性的總結,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說出了非常深刻的總結。

他在詩中寫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由於運河是帝國政治、軍事的需要,特別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因之這種『暴力』在這裡就合乎經濟發展規律的、影響歷史前進的動力。

所以強烈批評他的古人也不得不承認,『煬帝此舉,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天下郡國利病書》

楊廣畫像

大運河作為楊廣最重要的歷史遺產,為何這件大事隻有楊廣做了?對於運河的開鑿,值得深思的還有一個問題。

即同樣是帝王,同樣手中我又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什麼秦皇漢武不能企及?為什麼隋文帝不能為之?按照這樣推算,恐怕唐太宗和宋太祖也不可能完成。

隋文帝楊堅在國力日趨強盛時為何隻能『開通漕渠』的小打小鬧?中國歷史上的創業之主,雖然大多經過一系列征戰獲得天下,當一旦建立政權,就著力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從而成為深得民心的『聖主明君』,而他們對諸如運河這樣『龐然大物』卻不敢碰觸。

由此,如大運河這類工程卻非『隋煬帝』這類『暴君』莫屬。

在隋朝以前,北魏的孝文帝就有過溝通洛、河、汴、淮的謀劃。

在當時由於國力不足隻能是一種設想。

楊廣即位後,『戶口益多,府庫盈溢』全國已有接近900萬的人口數量。

《隋書》

甚至在大業五年前,在楊廣的治理下,人口不斷增長,這一年隋朝疆域共有一百就是個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朝廷控制的民戶達到八百九十萬戶,全國統計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萬人。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號稱中國第一盛世的『貞觀之治』天地開墾隻有隋朝的三分之一弱,貞觀十七年的戶口不到三百萬。

可見大運河以及相關重大工程和此後的戰亂幾乎將隋朝人口消耗殆盡。

大運河開鑿之後,帝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楊廣看來,開通大運河是考驗『大業』的重要指標楊廣用強大的魄力將這條歷史長河註入活力,讓其獲得了永不幹涸的生命,卻葬送了大量的百姓生命,這一點無需進行回避。

三、除了大運河,楊廣開始了更多的工程,由此他的大業被徹底壓垮。

楊廣從深宮到巡視,治理國家上更像是一個工程師,為建設而建設,線性思維,以一人之激情,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勞民苦役,讓帝國的民眾進入窒息。

早在仁壽四年《604》,楊廣就在洛陽發佈指令『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渡河,至浚儀、襄城,達於上洛,以置關防』《隋書》這是楊廣做皇帝後開始的第一項大工程。

大運河

此後,他在巡省的路上的兩年時間,在路上的楊廣突發奇想,以國家安全為由,『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並州,以通馳道』楊廣的想法是從河北到並州太原府,既方便巡行車馬行走,同時也便於在緊急情況下調兵。

楊廣的國家工程計劃目不暇接,此起彼伏。

幾乎所有工程設想都是在幾天之內形成,然後便急不可耐的加以施工落實。

這個文人性格不乏浪漫設想的楊廣,將一些恢弘壯麗的文章氣魄要全部變成現實,對民眾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他使用民夫如同驅趕牛羊,巨大的國土面積,百萬施工隊伍也如同螞蟻一般渺小而零散。

楊廣迷戀形式,超越歷代許多皇帝,他甚至調動了當時人類盡最大限度在這個帝國上留下最壯闊的痕跡。

僅僅在此幾個月後,楊廣又心急火燎兩次下詔大修長城,全面繼承秦始皇的政治遺產。

並且親自去塞北,到燕趙親自督促施工進度,至此,長塹、馳道與長城形成了楊廣一套大型完整的配套國防系統,長城是第一道防線,馳道用於快速調兵,長塹是第二道防線,拱衛東都,確保權力中心安全。

『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死者十五六』臣下摸清了他的心思,作為主要負責這項工程的宇文凱『揣帝心在宏侈,於是動靜制度窮極壯麗,帝大悅之』東都這一工程僅用了十個月時間,每個月征發200萬勞力,總數在2400萬人次,人海戰術幾乎將大隋精壯男人折騰的非死即傷。

僅這項工程就征發百餘萬勞力,用十來天時間修築長城200多裡,大業五年,《609年》年滿四十的楊廣迎來了屬於他的豐收之年,一座嶄新的都城魏然聳立在中原,這個新城周六十裡,裝修典雅,恢弘壯麗,楊廣正式命名為東京。

大運河

登基不久,楊廣滅陳時的俘虜亡國之君陳叔寶去世。

按照傳統,應該由現任皇帝確定一個謚號,以此為其一生功過定調。

在楊廣看來,亡國之君不僅可憐,尤為可恨,都是荒淫放縱,毫不作為而導致的自取滅亡。

帶著嗤之以鼻的輕蔑,楊廣在《逸周書▪謚法解》終於找出可以準確表達他對陳叔寶的謚號評價:煬。

《謚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這是所有謚號中最惡劣的一個,楊廣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表達對亡國之君的懲戒。

他不斷自我規劃歷史定位要超越秦始皇、漢武帝,無論武功還是國家建設上,他都要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列。

他相信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一定能夠『奄吞周漢』,成為一個『兼三才而建極,一六合而為家』的泱泱帝國,實現『日月所照,風雨所沾,孰非我臣』式的『日不落帝國』,成為『子孫萬代莫能窺』的千古一帝,在史書上昂揚地記錄著赫赫的光輝形象。

然而如此雄壯的計劃卻因步子太大,讓民眾苦不堪言,在一步步中的快馬加鞭最終將『大業』壓垮,隻留下一條大運河發出猶如遺憾的長河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