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歷史上,立太子這件事情是非常關鍵的,畢竟這關系到對江山社稷的影響,因此選出下一任太子時就必須要非常小心。
畢竟太子的地位僅在他的皇帝阿瑪之下,只要阿瑪歸西,他就可以接班了!自古以來始終講究立嫡長子,然而因為很多皇帝有無數孩子,有時候一開始立的太子並不能讓皇帝感到滿意,估計起初立的太子就會被廢。
就像康熙時期的太子胤礽,就是因為當太子的時候非常不老實,因此才會兩次被廢。
然而康熙從那開始就讓儲君之位空著,而那些阿哥們又都心懷不軌,於是那些皇子為了日後坐上龍椅而再度展開了爭鬥。
於是,立太子這件事可要小心謹慎了,他對整個天下都會產生影響。
在劉邦當上皇帝以後,也是依據宗法制而將太子之位授予了嫡長子劉盈。
然而過了沒多長時間,劉邦覺得自己的長子當太子不合適,想將太子之位交給小兒子劉如意。
主要是由於,其一劉如意和劉邦一樣有血性,而且非常聰明,而太子過於軟弱,完全沒有天子的形象。
其二愛母及子,劉如意的老娘可是當時長得傾國傾城的戚夫人,而呂後早就已經成老太婆了,劉邦肯定寵幸戚夫人。
戚夫人經常在劉邦面前挑撥離間,於是劉邦心裡就想著將太子換掉了。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劉邦就告訴群臣自己要廢除太子了。
因此朝堂上就開始議論紛紛了,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事發生。
劉邦明顯看出眾人的想法,對於此事持反對意見,然而朝臣們明白就算太子是天下根本,不過還要看老大的意思。
此時站出來表示不答應的也隻有禦史大夫一人而已,而劉邦也明白這件事必須要商議很長時間,不能一錘子定音。
不過在此之後的一場宴會上,劉邦看到有四位老人家站在劉盈身後,他們都對太子相敬如賓。
於是劉邦回到後宮以後,就不再提廢立太子之事了。
那麼為何大臣們集體反對都沒有實現的目標,四個老人家卻達到了呢?
背後的真相到底怎樣呢?
據史書記載,這四位老者就是所謂的商山四皓,而劉邦看到他們站在太子身後以後,就回到後宮告訴戚夫人:劉盈的翅膀已經硬了,不可能再廢掉他了。
接下來就和戚夫人一起唱歌,而且還都抱頭痛哭,將劉如意封為一個邊區的藩王,等於保全了他。
可見劉邦對於此事了解的清晰透徹,明白呂後在朝中擁有非常強的勢力,因此為了大漢的未來著想,他也沒有動劉盈的太子之位。
如果廢除劉盈的話,那就代表了呂雉的皇後日子就到頭了,而可以令劉邦下定決心動呂後的緣故就是這樣,那就是他本身非常寵愛戚夫人,然而僅憑這一點確實可以嗎?
很明顯是不夠的。
我們先不說呂後和劉邦是結發夫妻,就看一下呂後在朝中有多大的勢力吧,劉邦為了穩定天下也不會做這種事。
即使劉邦寵愛戚夫人是因為其長得貌美如花,然而估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對呂後的勢力掣肘,限制她的發展。
其實有讀者會感到疑惑,劉邦將劉盈廢除也就罷了,那他既然知道呂後在自己死後肯定不會饒了戚夫人和劉如意,又為何不提前給他們母子倆準備一條活命的路呢?
而對此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劉邦小看了呂後。
其實在劉邦彌留之際,也是給戚夫人娘裡留下了『護身符』,他在劉如意身邊安插了周昌這一位大臣。
此人在朝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呂後見到他都要讓他三分。
遺憾的是,即使周昌地位不低,然而缺乏實權。
呂後在劉邦圓寂以後就掌握了兵權,因此他也沒有辦法去保護戚夫人母子了。
可以說,劉邦不廢劉盈也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
畢竟起初的劉邦也隻不過是他老家的一個地痞流氓罷了,經歷了千錘百煉以後才成為萬人敬仰的天子。
他自己創辦大漢天下的時候也是即將被黃土掩蓋了,而且不少地方還存在不穩定因素。
而戚夫人娘倆可以接觸一些權力,完全就是因為劉邦自己非常寵愛戚夫人。
然而如果要說起江山社稷之時,劉邦可以想到的人也僅有呂雉罷了,只要劉盈繼位,她就可以成為太後,朝中大臣才會心甘情願的臣服,那些各地的藩王才不會輕舉妄動,而且劉盈和天子之位有緣。
那劉邦還有什麼理由將劉盈廢掉,而改立劉如意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