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證明周瑜並沒有死的難度要比證明諸葛亮謀殺張飛大得多。
為此我們不得不從周瑜的死因入手。
演義中把周瑜描述為一個小氣的人應該說是很不恰當的,僅僅是羅貫中為了讓周瑜巧妙的死於孔明嘴的方法。
而事實並非如此。
周瑜出身名門望族,其家教必然要比平民出身的將領好得多。
周瑜少年得志乃是帥才,又怎麼會有小雞肚腸?
許多三國名士都在不斷的贊揚著周瑜,試想一下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怎麼會是心眼狹小之輩呢?
程普周瑜之爭更是體現了周瑜之大度。
由此可見周瑜之大度絲毫不遜於司馬懿,諸葛亮寥寥數語根本不會刺激到周瑜,更何談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
排除被諸葛亮氣死外還有幾種導致周瑜死因的可能。
一、箭傷。
但演義中周瑜被死氣前早已明言傷無大礙。
二、抑鬱而終。
但周瑜尚在某川攻荊之時,怎麼什麼理由會抑鬱。
三、突染惡疾而死。
這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周瑜真的是染病,那又怎敢在諸葛亮多路合圍之際宣佈死亡?
這簡直是吳軍找死嘛,何況回東吳之後也不會沒有公佈,染惡疾而死與愛滋病不同,沒什麼羞於見人的。
那麼排除了這些可能的死因外,我隻能得出一個結論。
周瑜假死。
接著我們就要回顧一下周瑜『死』前都做了些什麼了。
與曹軍在荊州連續作戰近一年。
在眼看奪下南郡的時候給諸葛亮擺了一道,隨即又被諸葛亮迅速奪走近在眼前的荊州襄陽。
這是周瑜的敗筆,忽略了諸葛亮對於劉備的作用,也證明赤壁之戰後周瑜根本就沒有把諸葛亮作為對手來考慮,如此重大的大局觀問題對周瑜來說也算難得了。
在諸葛亮火速奪取四郡後隨後周瑜與孫權密謀騙劉赴吳,這時候周瑜犯了第二個錯誤,沒有告知孫尚香以及對『女生外向』這個成語的不了解。
如果能說服孫尚香共同參與,那劉備根本無法離開江東。
或者對於手下將領下死命令,與劉備一起走的一個都不能放過。
那麼劉備也離不開江東。
可惜這時候周瑜不在孫權身邊,否則劉備命不久矣。
缺乏和兩位當事人《孫權孫尚香》的密切聯系是此次失敗的直接原因。
隨後在假道伐虢中遭受諸葛亮的攻擊。
這是他連續的第三次失敗。
隨後周瑜死訊傳出。
由此我認為由於開始階段周瑜忽視了劉備存在的力量而把矛頭指向曹操,任由孫權令兵攻打合肥變是例證。
東吳這一分兵擊之犯了兵家大計,實際上,如果東吳能以優勢兵力奪取荊州之地,那完全可以迅速解決荊州的問題,而合肥之兵根本沒有能力甚至是沒有膽量南下。
《太史慈死的太沒意思》。
正是因為東吳這一分兵系統的存在也間接導致了後來劉備如吳後周瑜與孫權的聯絡不便。
更不會讓劉備在荊州之地坐大。
直到東吳發現荊州無法收回,故定下攻打西川以做嫁資。
這裡我有個很大的疑問。
不管怎麼說,東吳還是把曹操列為首席對手的,與劉備最多隻是戰略夥伴關系。
而攻打西川實屬不智,因為在以利益為基礎的戰爭體系中朋友隨時會成為敵人,而周瑜則不可能不考慮到諸葛亮這種人才必然會認為他是假道伐虢的計策。
那麼周瑜怎麼可能蠢得還去執行這個糟糕的計劃呢?
這裡要說明兩點,其一、周瑜已經失手於諸葛亮兩次了,如果還不了解諸葛亮的厲害的話,周瑜就根白癡同級別了。
其二,諸葛亮要是連假道伐虢之計都看不出來那諸葛亮就去賣紅薯吧。
所以這個漏洞百出的計劃仍然被實行使我不得不疑惑。
因此結合赤壁之戰時周瑜精湛的分析雙方局勢的大局觀,這個假意攻打西川舉動實在太怪異了。
因此我就得出一個結論,周瑜借此實行假死計劃。
然後該說假死的好處了。
一旦周瑜死亡,東吳必定有一段時間的調整期,而此時就可以使諸葛亮把注意力徹底轉向西川。
成功的回避戰局核心的位置。
當劉備軍的重兵離開荊州之時,東吳就可乘機攻占荊州,然後完成周瑜早已定下的天下大計。
因此周瑜選擇了用一個蹩腳的計劃進行一項完美的計劃。
效果非常好,成功的使諸葛亮把戰略目光轉向了川蜀漢中之地。
而曹操正在面對錦馬超的強大壓力,所謂的合肥三十萬兵也隻不過是為了唬唬東吳的零星兵力號稱的,這就給予了東吳足夠的時間恢復這兩年征戰的元氣。
接著到曹操二次伐吳時,周瑜背後謀劃,輕松退敵。
時以孫權之謀要退曹操絕對不可能如此周詳。
孫權雖非庸才也絕非將才。
因此我們也就可以想象為什麼平庸如呂蒙之輩也能一夜成材了,而陸遜之所以能敗劉可能與日後接受周瑜直接教導有關。
雖然周瑜的假死是如此的完美以及成功,但終因優秀人才匱乏而無法與曹軍久恃。
實屬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