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預測未來,從古至今都令人神往。
古代社會中大量的占卜、觀星,揭示了在古代預測未來的重要性。
到了現代社會,看手相、五行運勢等等,都是津津樂道的話題。
可見,即使到了現在的科學社會,預知依然是人們的興趣所在。
瘟疫何時出現,發生在冬天的季節,瘟疫的結果又是什麼,會造成大量的死亡。
在碑文的後面還預示了這場瘟疫將會持續數年。
這副碑文的作者是劉伯溫,劉伯溫是何許人也,他是一個在民間有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美譽的人,在道教中更是被奉之為神仙。
難道他真的能預知未來嗎?
不妨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的劉伯溫。
劉伯溫其人
劉伯溫生於元朝末年,元末是戰亂的年代。
元朝末年,上上下下貪污行賄,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而劉伯溫作為一個地方官,他從不貪污,認真為老百姓處理案件,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愛戴。
可是,渾濁的官場中怎能容得下一身輕的人。
被劉伯溫處置過的豪強紳士對其恨之入骨,經常誣告肇事,想通過這種方法使劉伯溫受到處罰。
雖然有長官的保護,劉伯溫還是忍受不了官場的渾濁,選擇隱居。
劉伯溫第二次出仕是在杭州。
此時的世間已是群雄割據,趁火打劫者數不勝數。
在杭州就有一個叫方國珍的賊,他四處掠奪,把百姓的生活攪得一塌糊塗。
在劉伯溫的謀策之下,方國珍連吃跟頭,不得不收斂鋒芒。
後來,元朝無法應對全國各地的叛亂,實現招降政策,方國珍接受了招降,成為了元朝的得力幹將。
方國珍借此機會報復劉伯溫。
方國珍報復劉伯溫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不停給朝廷打小報告,讓上面給小鞋穿。
劉伯溫憤恨官場的黑暗,一怒之下辭職歸鄉,他從不貪戀達官顯貴,隻求一身凈潔。
此後劉伯溫再度登場,就是朱元璋的時期了。
在朱元璋招攬天下賢士時,有人推薦了劉伯溫,並且把劉伯溫介紹得神乎其神,朱元璋聽後大感興趣,於是決定召見劉伯溫。
劉伯溫與朱元璋相遇的場景,就像是今天的招聘會,不僅僅隻是老板選員工,員工也要看老板。
朱元璋對這個員工非常滿意,兩人一相見,就開始討論起天下局勢,劉伯溫向朱元璋逐一分析各方勢力和天下所趨,向朱元璋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前途,這就好比茅廬裡的《隆中對》,談笑之間,就確定了未來的殊途。
劉伯溫認可這個老板嗎?
朱元璋農民出身,十分註重廣大農民的利益,他的軍隊同其他軍隊不同,軍紀嚴明,愛護百姓。
且從朱元璋到處招攬人來來看,他還有取天下的志向。
朱元璋的這些特性使劉伯溫認可了這位新老板。
劉伯溫此後的生命軌跡,就再也沒有脫離大明王朝,再也沒有離開朱元璋。
而名為劉伯溫的神話,也是從此開端。
神機妙算
劉伯溫為明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開國初年勸說朱元璋離開小明王獨立,分析各方勢力各個擊破,建立大明王朝,到在明朝完善朝廷制度建設,幫助朱元璋打擊官員貪污。
這些故事中從未離開過劉伯溫的傳說。
大家能否想到,《燒餅歌》竟是出自劉伯溫與朱元璋的對話。
一天,朱元璋在院裡吃燒餅。
這時,劉伯溫走了進來,朱元璋起了興致,他將自己咬了一口的燒餅用倒扣的碗遮蓋起來,待劉伯溫走進,便向劉伯溫詢問這碗裡的蓋著的是什麼。
劉伯溫盯著碗思索了一會兒,脫口說出:『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前一句正是暗指燒餅。
而後一句更令人尋味,朱元璋自己咬了一口燒餅,而劉伯溫卻說成金龍,這就是在說朱元璋正是龍的化身,是正統的皇帝。
這個故事除了要佩服劉伯溫隨機應變,更要看到劉伯溫的神機妙算。
明明什麼都沒有看到,他是如何算出碗裡是燒餅的,而且是被朱元璋咬了一口的燒餅。
關於劉伯溫離世的故事更是撲朔迷離。
朱元璋後期疑神疑鬼,特別是馬皇後死後,朱元璋對開國元勛的殺戮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勛的重中之重,自然免不了對朱元璋的猜測和質疑。
而劉伯溫當然不會讓朱元璋輕松地解決自己。
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劉伯溫申請告老還鄉,安度晚年。
心機沉重的朱元璋絕不允許如此聰明的世人離開自己的管轄。
不過此時,劉伯溫薦舉的一名官員犯了大錯,劉伯溫借此申請退官作為處罰,朱元璋也就同意了。
劉伯溫返鄉後,朱元璋越來越不安,於是下令重詔劉伯溫歸京。
可是此時,劉伯溫徹底從世界上消失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元璋下令全力搜索劉伯溫的下落,可是就是找不到。
相傳,劉伯溫還留下了一本可以滅亡明朝的書,朱元璋無時不搜索這本書,直到去世,也沒有找到。
民國時期,國民軍隊入駐南京。
南京的金陵塔附近,時常發出奇怪的聲音,此時蔣介石為了安撫民心,下令將該塔拆除,拆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塊碑文,當時大家也沒怎麼在意。
隨著文字破解工作的進展,當年的那塊碑文也被破解。
而那塊碑文的第一句話就是『劉基建、介石拆』。
劉基就是劉伯溫,金陵塔也是劉伯溫曾經去過的地方,這塊碑文的意思無需多言。
大家都震撼於劉伯溫的料事如神,也驚訝於他居然能夠計算到這麼久遠的事情。
結語
像是這種角色留下來的碑文,再加以解讀,預言之類的話語不脛而走。
不過,與其說這是預言,倒不如說這是傳說和巧合的結合。
雖然劉伯溫有著神人一般的一生,但這終究是後人的幻想,民間傳說為其增添的色彩。
其實許多東西稍加解釋,再來一點牽強附會,就有可能憑空多出許多的神秘感。
《救劫碑文》上記載的是勸善懲惡、救濟扶貧,並不是什麼預言。
隻不過民間傳說中的劉伯溫,再附上對當下環境的解讀,使它有了那麼一些預言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