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孫劉聯盟到底有沒有結盟?《網路歷史》

現在談三國人們一直津津樂道於孫劉聯盟,也就是吳蜀結盟,我覺得有必要對現在談的結盟有個共識。

我認為現在大家談到的結盟是廣義的,不一定指真的有一紙和約。

而是包括合作和互不侵犯的默契。

如果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話,那麼在劉備時代吳蜀間根本沒有什麼結盟《諸葛亮時代除外》。

如果認同我這裡說的廣義結盟,及合作和互不侵犯的默契的話,那魏吳間也有好多次這樣的『結盟』。

聯盟存在的價值應該看能否給集團帶來好處,這應該是政治集團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所以能得到好處是結盟的基礎,這樣就決定了不光有吳蜀結盟也有魏吳結盟。

先說吳蜀結盟:

我認為分合作,默契,互不侵犯《就像二次大戰初德俄之盟》三種情況。

第一種,聯盟的最佳狀態

合作:赤壁之戰和合分荊州時期,當時是劉備和周瑜時期是吳蜀結盟的蜜月期,雖然劉備可能還是附庸,雖然他們之間有猜忌和摩擦,但當時劉備作為一種勢力和孫吳間確實是實在的合作著的,但奇怪的是面對這個合作蜜月期,現在不少人卻隻大談他們之間的矛盾《許多來自演義和臆猜》,而看不見他們真正的合作。

第二種,互不侵犯:那是劉備取西川的兩年以及後來魯肅時期,當時已不見吳蜀間合作共對強魏,最多是摩擦不斷互相防范的互不侵犯了,這時的聯盟已非常有問題,可現在卻有不少人對這個有問題時期大頌弱國聯合對付強國,可我一說題個具體史實,卻隻能緘默不語了。

第三種,默契,那是諸葛亮時代,諸葛亮北伐一般都要和東吳時先約好一起幹,但由於是默契而不是合作,這種聯盟也就是追求個形式,雙方到底得到多少好處隻有天知道。

不過當時確實是弱國聯合對付強國,可對這種真的聯盟卻又有不少人漠視。

竟然還有人批評諸葛亮當時的聯吳政策,想要他先攻打東吳,可笑他的主公劉備已經試過以失敗告終,諸葛亮時西蜀已原氣大傷,這個時期如果還要他老人家放棄聯吳而攻吳,除了荒謬已沒話可講,談史要有新意也不是這樣新法的。

吳蜀聯盟對劉備來講是大大有益,他從一個行將被消滅的勢力而演化為三國鼎足的一方,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實在是離不開孫劉聯盟的幫助。

但對東吳而言除了赤壁之戰和後來的諸葛亮時期,吳蜀聯盟根本沒給東吳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帶來過壞處,如被借去了荊州,而自己取蜀被劉備檔道再無發展餘地,和關羽時刻敵對多了威脅。

相反東吳和曹魏暫時的結盟倒有好處,如曹操的攻漢中成全了孫權爭到了荊州三郡,後來呂蒙的得荊州也完全離不開曹魏的配合,彝陵之戰大兵壓境,沒有對曹魏的暫時稱臣,就不會有後來的勝利。

三國歷史明確表明:

東吳在赤壁戰後,最有沖突的一方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和曹操也就是濡須之戰,而和劉備有取西川過道之爭;爭荊州三郡之爭;得荊州和關羽之爭;保東吳彝陵之爭。

所以可以這麼說,在劉備時代,吳蜀之間除了赤壁之戰時期,更多的是敵對而不是聯盟。

當然到了諸葛亮時代,由於蜀國積弱,諸葛亮又一直是對東吳有好感的鴿派,吳蜀後期的聯盟《真心結盟》確實對兩個弱國勢在必然互利互惠。

但在前期的劉備時代,由於他梟雄的本質,任何和他結盟的人隻會被其反噬,這種有損自己集團利益的所謂『聯盟』又意義何在?

唯一的意義隻是滿足現今一些人的蜀漢情節,畢竟吳蜀聯盟對西蜀的好處太大太多,他們隻有把東吳的人都當成傻子,叫他們去作那個大損自己利益卻又利西蜀的聯盟。

而且他們拋棄了聯盟是為了集團能得到利益這個最基本點,眼中隻有孫劉聯盟,仿佛隻有維護這個聯盟就是正確的,而對三國之間結盟的其他形式如魏吳合作熟視無睹。

結論:

我覺得談到三國時的結盟,需要新意,不能人雲亦雲,首先要搞清政治集團間只要有利益有好處,都可以結盟,為什麼東吳和西蜀結盟就是對的和曹魏合作就是不對錯誤的?

《如呂蒙的襲荊州》如果不帶有色眼鏡的話,客觀的看待那段歷史可以發現,赤壁戰後的劉備時期,東吳和曹魏的合作中帶來了好處而和劉備隻有吃虧。

我這樣說也不是站在東吳立場說話,隻是想說談論三國歷史問題要拋棄演義獨尊蜀漢的潛意識,三國鼎立的局面本來是通過互相至衡才實現的,除了魏蜀的勢不兩立外,吳一直在其中間擺動,可以是吳蜀結盟,也可以是魏吳共好,這樣才有三國的局面。

為什麼這麼重視所謂的『吳蜀聯盟』而對其他互相合作的現象視而不見呢,那種孫劉聯盟如何重要的觀點可以修矣,除了赤壁之戰和諸葛亮時期,吳蜀間到底有對少合弱對強的實例呢?

這就是不人雲亦雲,客觀慎甚的對待史實而得出的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