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記?
淮陰侯列傳》,韓信的死不完全是冤殺。
韓信功勞太大,打敗魏王豹,平定魏國、代國,一個早晨消滅趙國二十多萬軍隊,殺趙國成安君,活捉趙王歇,燕國不戰而降,項羽派龍且救援齊國,也被韓信打敗,齊王田廣逃走,齊國被韓信拿下。
韓信請求劉邦允許他做代理齊王,劉邦大怒,但劉邦這時候自顧不暇,他和項羽相持膠著,而且還用得著韓信,又怕韓信會謀反,所以,劉邦聽取張良和蕭何的意見,封韓信為齊王。
這時候的韓信對劉邦並無二心。
項羽因為和劉邦僵持不下,龍且戰敗,項羽也怕韓信,所以他派武涉勸韓信自立為王,說天下形勢取決於韓信支持誰,韓信如果支持劉邦,項羽必敗,如果韓信支持項羽,劉邦必敗,如果韓信自立為王,則天下會三國鼎立,三分天下。
武涉還勸韓信,說劉邦是一個毫無信義、不可信任的人,打敗項羽,劉邦下一個就會來消滅韓信。
韓信沒有聽武涉的勸告。
齊人蒯通扮作看相術士也勸韓信自立為王,說韓信功勞太大,楚王和漢王都不可能容得下他,隻有自立為王,楚王和漢王才奈何不了他。
蒯通兩次勸韓信,韓信都沒有聽。
劉邦對韓信從來沒有放心過,幾次剝奪韓信的兵權,還抓捕過韓信,韓信確實不該對劉邦心存幻想。
韓信的聰明才智讓劉邦害怕,隻有除掉韓信,劉邦才能踏實睡覺。
韓信確實為難,如果反,這不是韓信的初衷,他隻指望建功立業,能夠得到劉邦的重用和尊重,他的最高理想不過是封王封侯。
韓信的功勞遠遠超過其他人,但劉邦並沒有對韓信另眼相看,韓信很失望,也知道劉邦忌憚他,韓信鬱悶不樂,最終萌生了反叛的思想,他準備和陳豨裡應外合反叛劉邦。
後來陳豨果然反叛,韓信準備配合陳豨叛亂,襲擊呂後和太子,韓信有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打算殺了他,這個家臣的弟弟告發韓信謀反。
所以呂後和蕭何設計謀殺韓信。
韓信用什麼方法才能保命呢?
一,聽取武涉和蒯通的意見,項羽、劉邦兩不相幫,趁早自立為王,這樣劉邦和項羽還真的奈何不了他。
如果是這樣,那天下形勢就是三國鼎立。
韓信臨死前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
二,學張良、范蠡隱退,放下對劉邦的幻想。
既然看透劉邦,既然失望,在韓信做齊王的時候都沒有反,等建國以後再反,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反而壞了他自己的一世英名,還連累家族宗親全部被殺。
司馬遷的意思是:如果韓信能夠學道家的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或許可以保全自己。
他對漢朝的功勞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後世子孫也會祭祀不絕。
可是他沒有這樣,在天下已經安定後,還要圖謀叛亂,以致於宗族被誅滅,不也是應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