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和平度,如今都是縣級市。
但在明清時期,兩者在區劃規格上卻有所不同。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朝下令將原來的膠水縣升級為平度州。
自此至清末,平度一直保持了『州』的規格,其主官在品級上比知縣明顯要高《知州多為從五品,知縣多為正七品》。
按照這個邏輯,在明清時期,倘若有人先當棲霞主官、後當平度主官,那自然就屬於升遷了。
而上述情形在歷史上也可以找到真實的例子。
晚清時期,有位名叫方傳植的人,就曾先後在棲霞和平度擔任主官。
方傳植,安徽桐城人,監生。
他所出身的方氏家族,可謂桐城的名門,明清兩代,人才輩出。
單純就功名來說,方傳植在原籍並不算突出,因此有關他的資料也相對較少。
其出生年月、仕途完整履歷暫時均不知曉,不過在棲霞和平度任職的時間,倒是有據可查。
根據清光緒版《棲霞縣志》載,方傳植於道光二十五年上任棲霞知縣,在任大約三四年的時間《下一任知縣上任時間為道光二十九年》。
而據民國版《續平度縣志》載,方傳植上任平度知州的時間為同治四年二月,在同治五年八月之前卸任,任職時期較短,僅為一年有餘。
通過以上記載不難看出,方傳植並非是從棲霞知縣直接升任平度知州,中間應有輾轉過渡,但由於資料缺乏,其具體中轉地點和職務,目前無從知曉。
方傳植之所以能夠青雲直上,與其紮實的政績不無關系。
這一點,從同治十年棲霞縣紳民聯名為其申請入祀名宦祠的呈文中就可見一斑。
根據記載,在任棲霞期間,方傳植主要有以下政績:建考棚、設書院《霞山書院》、籌膏火、修城垣、築護堤、立武廟、崇文昌、表節孝。
可以說,涵蓋了教育、文化、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方面面。
而呈文遞交上去之後,最終也得到了清廷的準允。
此後,棲霞縣名宦祠的祭祀名單中,便有了方傳植的一席之地。
從入祀名宦祠的時間來推斷,方傳植去世應在同治十年或之前。
而結合他從平度歷任的年份來看,平度知州多半並非他仕途的終點。
查詢民國版《臨清縣志》可知,同治六年五月至同治七年二月前,方傳植還曾擔任過臨清州知州。
根據史料記載,清乾隆四十一年,臨清升為直隸州。
按照清代中期以後制度,直隸州知州為正五品,品級高於散州知州。
也就是說,方傳植從平度州到臨清州,同樣屬於升遷了。
《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