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姓大多不識字,為何搶著買朱元璋的書?不是一般的營銷高手。《網路歷史》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當時官場貪腐成風,農民反抗朝廷之勢有增無減,於是他決定親自編撰一部刑典供官員與百姓研讀。

朱元璋為此召開緊急會議,大部分官員都不敢反對,但也有一兩個官員提出質疑:『如今百姓連閑書都不大愛看,更別提枯燥乏味的刑典了,肯定被他們撕了去包油條!』朱元璋聽了很不服氣,說:『只要我把這部刑典寫成‘故事大全’,他們一定愛不釋手!』

經過多年籌備,朱元璋終於在1385年出版《大誥》一書,將近年發生的重大貪腐案例及處罰方式編排成冊,以誥文的形式向全國發佈,告誡廣大官員不要重蹈覆轍。

為使這些案例更生動具體,朱元璋不僅給書裡的犯人設定了名字,還詳細敘述了他們所受的各種酷刑,如用鐵刷子刮皮、抽腸等,用極端的重口味吸引讀者關注。

起初,朱元璋命人抄錄書中的段落,貼滿大街小巷,甚至貼在荒郊的涼亭中,讓官員讀後自律、百姓讀後揭發。

但當時百姓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都是文盲,平時看個朝廷告示都要有個識字的人來領讀,如今要向他們推廣大部頭的刑典,實在有些困難。

朱元璋讓官員出個主意,有的官員說:『既然百姓難以體會閱讀聖跡的樂趣,不如我們辦個識字講堂,免費為他們授課』朱元璋覺得靠譜,立刻授意各地官員行動起來,教書先生就以《大誥》為范本,一個字一個字地領讀『當世經典』。

這個舉措雖一時在民間掀起識字狂潮,但百姓畢竟還要忙於生計,背誦法律條文總是力不從心。

於是,朱元璋又想了個推廣新書的奇招。

他聽說南京近日頻發盜竊事件,於是親自去縣衙聽審。

聽說皇帝駕臨,百姓紛紛跑來圍觀,看得很是入迷。

經過『懸念迭出』的漫長審判,縣令判處一名盜賊監禁15天,衙役正要將盜賊關進牢房,朱元璋卻在一旁阻止道:『慢著,先把犯人押到他的家裡,如果能在他家找出《大誥》這本書,便可減刑為七天』

於是,一群人跟著擠到盜賊家裡,結果翻天覆地也沒找到《大誥》,盜賊暗暗叫苦,隻能乖乖地回去坐牢。

這下百姓可炸鍋了,都說《大誥》是如假包換的減刑神器,爭相擁有,市面上的《大誥》瞬間被一搶而空。

不久,縣衙張貼一份告示:如果犯人家裡有《大誥》,本該判流放的可改為坐牢,哪怕是殺頭之罪也可幸免;如果家裡沒有《大誥》,本該判流放的直接拉去砍頭。

就這樣連哄帶嚇的,朱元璋編撰的《大誥》成為明朝紅極一時的『暢銷書』,其中精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