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傳給15歲的孫子朱允炆。《網路歷史》

在封建統治時期,皇帝便是這個國家最高的統治者。

那麼,如何選出下一任統治者呢?

不出意外的話,會從皇帝的兒子中選出一個最適合的人來繼承皇位。

但總有一些意外發生,讓這個皇子不能成為皇帝。

比如說,有人造反發生叛亂,有人弒君謀權。

還有一種便是,皇帝沒有在自己兒子中選繼承者,反而選擇了其他人。

就比如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繼任者便是他的孫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任何一位皇子。

可皇子中又不都是無能之人,四皇子朱棣就天資聰穎,文韜武略。

那朱元璋為何要傳位給朱允炆呢?

無奈太子英年早逝

雖然朱允炆繼朱元璋之後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二任君主,可其實朱允炆最初並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儲君人選。

朱元璋曾經最看好的人是他的長子朱標,也就是朱允炆的父親。

朱標是皇後馬氏的長子,出生於龍鳳元年九月。

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十分的重視,自小便悉心教育。

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什麼學問,知道讀書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專門為朱標請來了許多儒學大家,給他教導功課,其中就包括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

朱標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盼,他是一個學習的好料子,不但聰明而且記憶力很好。

在學習上也很刻苦,又有這麼多的名師教導,他的成績自然不俗。

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之時,長子朱標就被他列為了世子。

此時,對於朱標的教育朱元璋更偏向於教他一些為君之道,想讓他知道如何成為一位明君。

在這之後,朱元璋得到了一位有名的謀臣劉伯溫。

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擊敗了最強有力的敵手陳友諒,後來又消滅了張士誠。

在洪武元年,正式在南京稱帝,加封一眾輔佐他的臣子之後,朱標也被他立為太子。

任太子少師的李善長,太子少傅的徐達,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而太子府的其他詹事,也都是朱元璋所信賴的文武大臣。

在他們輔佐下的朱標,一言一行都甚有禮法。

而在此時,朱元璋也漸漸地給大臣們滲透,太子將來是要掌管國事的想法。

足可見得朱元璋對於朱標的寵愛與重視,在他心中朱標就是未來的國君。

可朱元璋這麼重視的兒子,卻在洪武25年因病過世,這讓朱元璋深受打擊。

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猶豫

可國不能一日無君,此時的大明朝也不能沒有儲君,因為朱元璋年事已高,儲君必須要盡快立下,才能穩定住朝局。

當時,朝中有近半數人都以為朱元璋會立朱棣為太子。

因為此時的朱棣雖為燕王,但卻戰功顯赫。

相比於前太子朱標來說,朱棣各方面都更勝一籌。

而且在文學方面,朱棣也不差,在朱元璋比較重視的民心與民情上,朱棣也都能照顧的到。

可是此時,朱元璋卻在立儲之事上猶豫了。

他曾問儒家學子劉三吾《在朱元璋的眼裡,此人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物》當他問:如果立儲,在朱允炆年幼的情況下,燕王朱棣怎麼樣?

的時候。

劉三吾的回答是:『燕王絕不可行』。

而後又解釋道:『如果立了燕王,勢必會對秦王和晉王有所影響。

在燕王繼位後,其二人的地位會比較尷尬。

但長孫卻是一個能夠得民心的人,如果立朱允炆,燕王與其他皇子之間也不會有隔閡。

其實朱元璋也有這方面的考量,對於皇位,哪個皇子沒有野心?

但這份野心也得有實力才能夠配得上。

就說這秦王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晉王呢,違法亂紀的事兒,他一個都沒少幹,囂張狂妄,難成大事。

皇子之中,一個一個的都難堪重任,隻有燕王與眾不同。

可若立燕王,其餘皇子勢必會眼紅於他,兄弟之間很難和睦,沒準還會引起朝局動蕩

再三權衡之下,最終朱元璋還是選擇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讓他繼承皇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卻引火燒身

可這朱允炆的確仁義,也的確孝順。

但在治理國家,穩定朝局,清除異己這方面,卻差了許多。

朱允炆繼位之後,自然想做一個明君但他更偏向於文臣,在軍事上就遜色很多。

在朝堂之上,在他的提攜之下,文官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占了更大的比重。

但同時,他也嚴懲宦官,整頓吏制。

在政治上,他廢除了許多朱元璋曾設下但他卻認為不合理的法條。

在權勢上,他選擇削藩,削弱甚至消除各藩王手中的力量,這其中就包括了藩王中實力最強的朱棣。

這讓原本就不滿於朱允炆上位的朱棣,徹底下定了『清君側』的決心,發起了靖難之役

結語

朱棣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軍事實力以少勝多,讓許多人都逐漸投奔了他。

直到建文四年,朱棣攻進了南京城,但此時的南京城一片大火,朱允炆卻不見蹤影。

到最後,朱允炆的下落也一直都是一件懸案。

可朱棣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稱帝,就隻能當朱允炆已經死於那場大火。

就此再無建文帝,隻剩永樂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