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非死不可?因為他觸及了古代帝王最大的逆鱗。《網路歷史》

大部分有小的時候或者現在依然有一種想象,那就是回到古代帶兵打仗,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彈指一揮間將敵軍擊潰,那種勝利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對於那種古代的名將一定有種特別的崇拜感,尤其是名將中的名將,其生平典故一定可以倒背如流,並且對其人生的不同選擇及結果會惋惜。

中國歷史上兩個時期可以說是名將謀士輩出的時期,而且兩個時期都是亂世王朝末年,那就是秦末漢初和東漢末年時期,將星、帥星、智星層出不窮,可謂是群星閃耀時啊。

今天我們說的是秦漢時期的一位人物,他的遭遇絕對讓我們談論好久。

秦末漢初那段時期的名將謀士如雲,名將最有名的兩位可是為整個語文裡的成語貢獻了一堆的正能量成語,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就是其中一位,他就是

被稱為兵仙的韓信。

這位受過胯下之辱,百戰百勝,最終十面楚歌圍困項羽,慘死在長樂宮的大將軍。

大家肯定對於韓信的死亡很惋惜,惋惜這個叱吒天下,威風凜凜被稱為兵仙的大將軍。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韓信為何被殺。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古代中國的政治鬥爭說起。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自建立開始一直到辛亥革命,這期間有一條權力的鬥爭線,這條線路就是皇權與臣子的鬥爭,這隻是說法,肯定不是單純的就是皇帝和丞相這兩個人的鬥爭,而是以皇帝為代表的一批人,這些人的代表就是皇帝,皇帝享有很大一部分的權力,這批人大多數是皇帝的親戚有血脈之關系,臣權則是以文官武將為代表的異姓人的權利,這批人參與王朝建立統治管理。

大家觀看整個封建的歷史來看,皇權是螺旋上升進步的,而臣權隻是間歇性的壓過皇權。

另外,如果臣權長時間壓過皇權,那基本上就要改朝換代了。

但從整體上來說,臣權是慢慢的縮小的。

我們來看漢朝的建立成長一直到滅亡,這段時間裡從劉邦開始消滅功臣異姓王,到漢景帝的削藩《還爆發了七王之亂》,這位可是直接開始幹同姓親王,連叔叔都幹掉,到漢武帝的推恩令直接算是把老劉家藩王的權利全給收回去了,韓信作為異姓王,皇權想要集中,連親叔叔輩這種影響皇權集中,屬於皇權利益團體的也得靠邊站,這種異姓王肯定是必須削除的,必須廢掉的。

韓信能力太強,功高震主啊!歷史評價為漢初三傑,尊稱為兵仙,在有的版本裡面是兵家四聖之一,漢朝建立有他的功勞,漢朝疆域奠定的戰爭打了一多半,最終啃掉了最難啃的骨頭——項羽。

《史記·淮陰侯列傳》裡有這樣一段話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

翻譯出來就是韓信曾經拜訪樊噲將軍,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

說:『大王怎麼竟肯光臨』韓信出門笑著說:『我這輩子就是和樊噲你這般人同伍的啊!』。

那時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樊噲是誰啊,劉邦的妹夫,可是連襟,親屬關系,況且樊噲此時爵位要高於韓信。

看韓信的表現,這樣的態度,作為皇權代表的劉邦,而且是行將就木的老人,此時的韓信可是壯年,當年人家背著一條河就能打勝仗,現在還能壓制,如果走了,誰能打過韓信,流放撤職使其歸鄉都不是最優解,隻有殺死韓信才是最優解,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所以,皇權的歷史性的進程,不斷的集中集中再集中,加上韓信自身的軍事才能以及功勞和其態度性格,韓信不得不死,隻有韓信死了,皇權才能不斷的集中,皇權的代表劉邦以及劉邦的子孫們才能順利的集權,使皇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