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天子任命到表奏天子,袁紹打頭,大家夥跟上,東漢不為漢。《網路歷史》

名著小說《三國演義》開篇就是黃巾起義,隨後董卓入京,這兩起大事件是誘發東漢末年諸侯自立和混戰的引子,前五回就打開了東漢末年亂局的序幕。

基本上從這個時候起,雖然東漢朝廷還存在,且從董卓入京到東漢滅亡,東漢朝廷還繼續存在了30年,但他實際上已經亡了。

所以,《三國演義》以這幾回的內容為開篇。

諸侯討董卓時,還有個標志性事件,就是山東諸侯組成聯軍會盟時,袁紹不通過朝廷,自己給自己任命官職了,《三國志·魏書六·袁紹傳》中記載:『紹自號車騎將軍』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給這句話後面又補充上了一句:『諸將皆板授官號』

什麼是板授?

就是王公大臣不經過朝廷任命給下屬封官,屬於私官。

當時以袁紹為首,討伐董卓聯軍中的頭頭們,全部開始自己給自己封官了,或者說袁紹給他們封官了,他們不認為董卓把持的朝廷是合法的。

董卓和袁紹等諸侯之間的恩怨及錯對不論,以袁紹自己給自己封車騎將軍為起點,東漢朝廷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一個朝廷,或者說皇權,最重要的不就是人事任免權?

當這個權力都沒有了,朝廷自然不再是朝廷,皇帝也就不再是皇帝。

在袁紹自封之前,朝廷外放出去的州刺史或州牧們,都還是朝廷或天子任命,一紙朝廷詔書,就能讓刺史、州牧們順利拿下一州之權,地方官員也全都認可。

在袁紹自封之後,地方刺史、州牧的官職就全成了憑借武力奪取,然後家族傳承、私相授受,最後『表奏天子』完事。

至於再下一級的如太守、縣令等職,也是刺史或州牧自行任命,這些職位或許會跟朝廷打個招呼,或許理都不用理。

就如孫堅,他在起兵準備參與討伐董卓的路上,把朝廷任命的荊州刺史王睿給逼死了,還幹掉了南陽太守張咨,但他也沒有順手就把荊州給占據了,這才有了劉表受朝廷委任到荊州來任職。

孫堅當時要是知道會盟時袁紹的舉動,他會不會當時就打上荊州的主意?

袁紹參與諸侯爭霸的根基之地冀州哪來的?

前任冀州牧韓馥送給他的。

曹操成為諸侯之一的標志是當上了兗州牧,怎麼來的?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中記載:『《鮑》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

地方勢力就明目張膽地把這個官職送給了曹操,朝廷是誰?

在當上兗州牧之前,陳宮在幫助曹操謀劃這個職位時,也是直白地跟曹操說,兗州現在無主,你應該去把他占了。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註引《世語》中的記載:

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州今無主……明府尋往牧之』,多直白的話。

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陳宮在三國迷中的擁躉不少,很多人以其為忠義之士,可他這句話及後面的『王霸之業』已經說明了,他眼中其實都沒有了朝廷。

劉備從寄人籬下的小角色到成為諸侯之一,是因為成了徐州牧,徐州哪來的?

陶謙送給他的。

等到呂佈奪了徐州,也是幹脆地『自號徐州牧』

在南方的劉焉、劉表、孫策等人,也都慢慢視朝廷委任他們管理的地盤為自家所有,麾下的百官也都理所當然這麼認為。

他們身上由朝廷任命的州牧職位的傳承已經變成了父傳子,兄傳弟這樣的家族傳承。

這些變化,自然是跟因為『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董卓廢立』等大事件導致的朝廷威望下降有關,但我認為,最標志性的還是『紹自號車騎將軍』

凡事都需要個打頭的,否則,大家夥估計還要觀望許久,沒有袁紹的表率作用,以及後面效仿袁紹的諸侯們不再把朝廷放在眼中的集體性行為,袁術的稱帝或者會晚上很久。

從天子任命到表奏天子,從諸侯混戰到三分天下,東漢末的亂局,袁紹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