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中央集權的王朝,但是並不能算作實際意義上的大一統帝國,原因就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宋朝本身帶有國力弱的因素。
這一部分因素不一定體現在宋朝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其實大部分體現的領域是政治和軍事領域。
從綜合力量上來看,宋軍的戰鬥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勝率也是比較高的。
但是為什麼後來的很多史學家都普遍性地認為宋代的軍隊實力比較弱?
一、宋代特殊的社會背景,存在一些對軍事不利因素
1、宋代的社會背景是重文輕武,所以在兩者相比較之下,軍隊實力肯定沒有一些文學和一些文化領域強
宋代的軍事實力,按照一般邏輯,或者單看宋代的軍事實力,其實是並不弱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宋的釣魚城之戰,當時蒙古帝國其實是派了兩路兵馬的。
一路兵馬進行西征是因為在蒙古帝國攻取南宋之後,發現攻取南宋異常的困難。
不僅是在四川釣魚城之中出現了失誤,就連之後想要從中幹地區對於宋朝進行一個包圍,也是失敗的,所以當時的蒙古帝國矛頭轉向了西征。
但是在轉向西征之後,並不意味著蒙古帝國隊與宋朝放棄了進攻,而是有很大一部分軍隊在四川的境內,以及在一些中幹地區發動進攻。
但是其他的一些西征國家,幾乎就是蒙古帝國的鐵騎到哪裡,那麼那裡的國家就要消亡。
但是與這些被西征征服的國家相比,宋代卻在蒙古帝國持續不斷地進攻下,存活了45年,其實這是一個奇跡。
並且間接地證明了宋代的軍事實力其實是並不弱的,起碼相較於那些被西征征服的國家來說,軍事實力算是比較強大。
當然這是單看當時宋軍的一些作戰實際,以及單看軍事線索,得出來的結論。
但是為什麼後來的一些史學家卻普遍性地認為宋代的軍事實力是比較弱的呢?
其實這是因為當時宋代特殊的社會背景。
當時宋代所實行的一種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也就是將一些大部分的資源可能會傾向於文官或者士大夫這一邊,而把較少的資源給當時的軍事集團。
並且當時軍事集團很多領兵打仗的並不是具有實際功勞戰績的將軍,反而是一些所謂的文官。
所以可以很顯而易見地看出,當時文官集團所占有的資源與當時武官集團所占有的資源比例其實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而且這樣的一個比例也就導致了宋代的文化領域,尤其是在一些文學領域發展是比較風生水起的。
比如宋代傳到後世的話本,以及宋代的一些市民經濟和市民文化,都在當時的下層社會廣泛流行,並且當時的宋詞文化也更進一步。
所以從宋代的文化領域上來看,當時宋代的一些文化經濟領域的確是得了一些成就的。
其實最典型的一種文化領域,就是在科舉制的完善上,其實宋代對於科舉制的完善應該是達到了一定的巔峰。
因為當時科舉制對於出身的確是沒有一定的限制,甚至也並不會因為一些奇怪的操作而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沒有辦法錄取。
當時大部分的宰相,或者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官員,大部分都是科舉取士出身的。
所以宋代的文化領域可謂是相當輝煌,當然在如此的對比之下,軍事領域可能就比較黯淡失色了。
因為後世史學家對於這一系列的比較,可能不是按照歷朝歷代的軍事實力來進行比較,而是把同時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做了一個比較。
所以能夠很顯明地看出宋代的軍事領域的發展,的確在相較於與文化領域發展來說是不足的。
2、宋代的基本國策是內斂政策
宋代還有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就是這個國家不會輕易地擴張,主要強調的是穩定國家和社會內部的基本情況。
這一點上其實與漢唐這兩個帝國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因為漢唐這兩個帝國的一些君主,其實是比較主張擴張性的一些戰略的。
所以在整個漢唐時期,當時中國的版圖得到了新的擴展。
在頻繁的軍事攻略以及在頻繁的軍事實際之下,漢唐帝國的軍事實力其實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在整個歷史學界看來,包括大部分的人眼中看來,漢唐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帝國,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為軍事實力相關。
並且當時的軍事實力的確是強,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取那麼多的領土,讓西域各國對於當時漢唐的君主出現一個臣服的狀態。
當時的北宋,或者說南宋有什麼樣的實際戰爭攻擊的,也就是攻下新的土地,很明顯並沒有。
不僅沒有攻下一些土地,反而在整個南宋時期,南宋實際掌控的權利就隻有當時的江南南方,而北方已經被金國所占領。
不僅沒有攻下新的土地,反而還丟失土地。
所以這樣的一種情況,可能就會給後世的人造成一個很普遍的形象,就是這個王朝的軍隊實力是比較弱的,不然怎麼會連自己的土地也守不住呢?
所以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軍事實力的軟弱,其實有一部分這樣的原因。
其實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統治者的政策主要是采取的一個守中的政策。
並且當時的宋代周圍存在著多個少數民族的政權,在一些軍事考量上難免會想得更多,當時的統治者也並不是很主張戰爭或者是擴張模式。
所以在之前擊敗遼軍的過程當中,其實也並沒有一舉殲滅遼朝,或者是殲滅遼軍,反而每年簽訂澶淵之盟,還要給遼軍供奉財物。
那些統治者在自己已經占得軍事方面優勢的情況之下,都不願意進行進攻,可見當時基本的一個戰略決策,並不是進行擴張模式的進攻。
在如此的情況下,都還要給對方的一些政權送錢,可想而知當時的一個政策的方向主體不是在進攻和擴張之上。
二、重文輕武的環境也導致當時的文官集團對於武官集團其實有一定歧視
1、重文輕武的環境,導致了當時的武官集團有一定的歧視
宋代的重文輕武的環境應該是一個比較巔峰的狀態,因為在其他王朝當中,並沒有出現重文輕武的狀態,一般來說重文輕武隻會出現在一些和平穩定的時期。
所以拿幾個大王朝來說的話,其實那幾個大王朝都沒有出現,很明顯的過分偏重文官。
但是宋代的整個環境,或者說整個社會的思維模式,都是比較偏重文官的。
如果一個家裡面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父母給予的殷切希望,一定是讀書做官,肯定不是讓他去做什麼大將軍的。
一般做將軍的都是世代為官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會出現一個白丁的家庭裡面為大將軍的情況。
並且在當時宋代的文官,尤其是宋代的一些宰相等重要官職,其實在整個社會上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但是同時類或者是做過同樣偉大功績的一些將軍,反而得不到那麼高的地位,還要被那些龐大的文官集團所恥笑。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將軍沒有辦法在朝廷當中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是因為當時的文官集團普遍性地對這些武官有一定歧視,認為他們完全是莽夫,根本就不符合他們清高的姿態。
並且當時的重文輕武環境究竟如何呢?
一些讀書人,一些士子,流連於煙花之地,都可以被稱作一段佳話,都可以被表揚,可見當時對於文官究竟偏向到了怎樣的地步。
所以在對於宋朝的歷史書寫方面,那些文官也並不見得會對於當時的一些大將軍做如何正面的描述,或者是描述這些大將軍如何如何的厲害。
所以單從史料方面來看的話,這些大將軍的功績其實是比較吃虧的。
2、統治者害怕當時的士大夫集團
如果在如此重文輕舞的環境中,能夠出現一個比較開明的君主,對於當時的這群士大夫集團進行一定的壓制的話。
那麼其武官,或者說大將軍在朝廷當中的地位和局面,或許可以得到一定的扭轉。
但是當時宋朝的君主當中,除了宋神宗有一定的決策力和殺傷力以外,其他的一些君主,士大夫仿佛並不怕他們。
所以這也導致了其實在大部分宋朝的時間當中,那些君主都是聽士大夫的,並不會自己單獨性地做出一些策略。
做出的一些策略也是士大夫集團認為比較滿意的策略。
在如此的情況下,想要依靠君主,或者是依靠當時的統治者改變或者說緩解重文輕武的情況,是很不現實的。
三、總結
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在整個歷史上,或者是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不應該存在著誰偏重誰的一種環節出現。
因為這兩個板塊,或者說這兩個基本的政治模式,都是為了維護政治的穩定,或者說國家的安全而存在著,如果一旦偏向另外一方,那麼整個政治一定會出現秩序性的顛倒。
參考文獻:
《宋史》
《新五代史》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