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斷言兒子難成大器,可惜劉禪不聽,最終斷送蜀漢江山。《網路歷史》

三國裡名聲最響的人物當然得是諸葛亮,他到晚年才生下一個兒子,名字叫諸葛瞻,取高瞻遠矚之意。

諸葛亮在患病後,一直纏綿病榻,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年,可能感知到自己的時候不多便書信一封給自己的哥哥說:我的瞻兒如今已經八歲了,非常聰明,但是我卻覺得他聰慧過早,可能成不了大器。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呢?

古時候有很多年小時聰慧非常,但也因此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導致長大後默默無聞的例子,所以他是怕他兒子也落到這般田地,便希望兒子可以大器晚成。

還有一個說法是當時他非常清楚日後的局勢走向,他認為自己的兒子無法為蜀國帶來多大幫助,便隻能在書信中隱晦的透露給自己的哥哥,為兒子尋求庇護。

在諸葛亮死後,他的兒子世襲了父親的爵位,成年後更是迎娶公主作為妻子。

皇帝都成了他的嶽父,他可以說是當時擁有最深背景的人,官二代軍二代說的就是他。

他有了這樣的靠山,自然官祿亨通,沒用多久便升了官,當上了尚書左丞。

因為他父親的光環實在太強大,諸位官員都非常崇拜,導致他們在做出了好事後都把功勞歸給了諸葛瞻。

可事實是他的智慧不及他父親的一半,根本沒有做出任何貢獻於國家的好事,每天隻是沉溺在眾人的吹捧當中。

當時還正值戰爭時期,國家並不太平,養了這樣一位沒什麼用處的閑人,弊端便開始顯現。

一次鄧艾帶著軍隊偷襲蜀軍,皇帝平時也聽眾位臣子吹捧了不少諸葛瞻的事跡,認為此人堪當大用,便派他去對敵。

在這次戰爭中,蜀軍是占據有利局勢的,諸葛瞻的手下就建議把軍隊領到險要地帶,這樣等鄧艾軍隊到來,便可以守為攻,先發制人。

可諸葛瞻真是沒有繼承他爹半點謀略,他根本不屑於聽取手下的建議,他覺得鄧艾這樣偷襲,定然沒有做出充足的準備,何須懼怕?

隻需帶夠足夠的兵力和他正面廝殺即可,他的手下聽了這話直冒冷汗,不顧惹怒上司的風險多次哭求他改變戰略。

諸葛瞻自然不會理會他,隻見他帶兵與那鄧艾正面交鋒,鄧艾一看擔心已久的持久戰並不存在,那諸葛瞻選擇了速戰速決,簡直是天助我也,便在綿竹與他展開了一場大戰。

這場戰爭的結果可以猜到,諸葛一方慘敗,他同時也把自己和兒子的命都搭上了,那可憐的手下也因為諸葛的愚昧賠上了性命。

隻能感嘆諸葛亮不愧是諸葛亮,早在兒子八歲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他的未來。

可是兒子卻沒有任何高瞻遠矚之能,反倒愚昧無能。

諸葛亮早就斷言自己的兒子難成大才,可惜劉禪不聽,多次讓他升官,可惜最終斷送了蜀漢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