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和蒙曼都寫過武則天傳,但我最近才發現這兩個版本有兩個問題不一致,那就是14歲的武則天究竟是怎麼進宮的?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究竟是在感業寺懷上的還是進宮以後?
林語堂的《武則天正傳》裡是這樣說的: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當年跟隨唐太宗一起遠征過,太宗在武家見到了明眸皓齒的武則天,於是將她選入宮中,也是對她父親的一種殊榮,進宮後專管太宗皇帝的衣庫。
唐太宗病危之時,武則天就已經和比她小五歲的唐高宗李治混在了一起,在唐太宗在終南山駕崩以後,武則天作為先帝的才人去感業寺之前,曾經和李治有過一番長談,武則天表白了自己對李治的愛慕之情,讓李治一定記得來感業寺看她,說自己縱然再想陪伴在他身邊也沒有辦法。
李治勸她日子還長,後面的路誰也說不準。
李治果然沒有食言,經常去感業寺看武則天,武則天終於懷上了孩子,就是李弘。
王皇後此時正在對付蕭淑妃,於是將計就計,由她出面將武則天秘密接回宮,留起了頭發並生下了李弘。
林語堂認為李弘按時間來算,一定是在重回皇宮前武則天就已懷上了他,因為懷了皇子,所以才被李治重新接回宮中,這一年武則天27歲。
但是在看蒙曼的《武則天傳》時,有關這兩個問題,北大歷史博士蒙曼卻是這樣寫的:
她認為武則天在14歲選擇進宮,是因為她父親武士彟去世以後遭到了武氏族人的欺負,她的母親楊夫人出生於貴族之家,便通過娘家在宮裡的關系讓武則天進了宮,想改變母女四人的命運。
唐太宗駕崩以後,武則天去了感業寺,李治也會來此和她私會,後來宮裡流言蜚語被王皇後知道了,一開始大怒,但後來又覺得倒不如接回武則天回宮來對付正受專寵的蕭淑妃,於是便遂了唐高宗的意,由她出面先讓武則天蓄起了頭發準備回宮,然後在27歲時重回皇宮,李弘是在武則天回宮以後才懷上的。
隨著武則天的日漸得寵,唐高宗把蕭淑妃也冷落在了一旁,王皇後覺得自己失算了,又重新聯合蕭淑妃一起對付野心漸長又手段厲害的武則天。
對於武則天進宮的經過和懷上李弘的時間,林語堂和蒙曼這兩個版本似乎是有爭議的,具體哪一個版本比較正確呢?
不過在看《武則天傳》時,對於兩人的講述方式,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林語堂的,林語堂先用武則天之孫李守禮的一篇回憶錄作為開篇,那時已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對於他們的祖母,在宮廷裡也是人人談之色變,一方面對於她的偉大與智慧,另一方面又對於她的手段與武皇天下的歷史的不堪回憶。
李守禮的父親李賢是武則天的二子,後來在一場大屠殺中被迫自縊身亡,李守禮及其三個弟弟一起被發配到海外。
對於他的祖母,他不像其他孫子那般敬畏,別人不敢談,但他敢說,他覺得不說不代表就不存在那段荒唐的歷史。
在林語堂的《武則天正傳》中李守禮的這篇回憶錄,他說他隻是想將這些皇宮秘史和自己的一些所知寫出來而已,並不像其他人談之祖先之過就是大逆不道,或許也正如武則天去世後的『無字碑』一樣,她的功過是非任由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