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為何說最大受益者是諸葛亮?
你看他得到了什麼
眾所周知,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橋段叫做『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很多人都認為在這起事件中關羽贏得了『忠義』的千古美名,應該算是最大受益人,其實不然,最大的受益者是諸葛亮,不信的話,在這起事件中諸葛亮得到了什麼?
第一:贏得了劉備的信任
『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家喻戶曉,不管是劉備出於何種目的和關羽、張飛結拜,總而言之三個人已經發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毒誓,若諸葛亮執意斬殺關羽,作為老大哥的劉備自然無法下臺。
而且關羽在駐守華容道之前,已經立下了軍令狀,正所謂『軍令如山』,諸葛亮作為當時的三軍主帥斬殺關羽是名正言順,可是最終還是礙於劉備的情面而放過了關羽一命,可以說是給足了劉備的面子。
其實,諸葛亮更想讓劉備看到的是自己『料事如神』的謀略,相信經過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已經深深的讓劉備折服了,贏得了劉備的信任。
第二:打擊了關羽、震懾了張飛
雖然諸葛亮被劉備委任為軍師,算是劉備陣營中名義上的第2號人物,可是實際上一直受到關羽、張飛等人的制約,畢竟關羽和張飛是和劉備一個頭磕在地上的生死兄弟。
所以說有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對這位名義上的2把手並不感冒,甚至時常和諸葛亮唱反調,不聽從調遣。
這樣作為一個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十分頭疼,所以,他一直想要找一個機會給關羽、張飛來一個下馬威,讓他們對自己言聽計從。
因此,派關羽駐守華容道就是最好的一個機會了,因為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敗軍之後必從華容道逃走,而且關羽素來以『忠義』作為立身之本,期初曹操對關羽有『過五關,斬六將』之恩,關羽感念舊恩定會將曹操放走,這樣一來立下軍令狀的關羽就有了把柄在自己手上。
既然一向傲上而不辱下的關羽都被自己訓得服服帖帖,那個空有一身蠻力、匹夫之勇的張飛自然而然的也就受到了震懾。
第三:敲打了東吳君臣
在漢末三國的東吳陣營之中也不乏輩出的文臣武將,例如我們熟知的孫權、周瑜、魯肅以及張昭等等,在赤壁大戰之中雖然孫權和劉備兩個人訂立了攻守同盟,可是暗地裡依舊是小動作不斷。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當時東吳的孫權在兵力上明顯要強於劉備,可是在赤壁大戰中的東吳並沒有對曹操趕盡殺絕,同樣也沒有讓曹操輕而易舉的退回北方的意思。
於是,孫權、周瑜等人密謀對赤壁戰敗的曹操追而不擊,想法設法的將曹操趕到劉備的地盤,想要借助劉備之手殺掉曹操,禍水西引讓劉備和曹丕結下殺父之仇,自己所在的東吳陣營就可以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天不遂人願,東吳群賢遇到了其智若妖的諸葛亮,註定一切的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無功。
諸葛亮正是看穿了東吳君臣的詭計,所以才讓關羽前去駐守華容道,利用關羽的忠義放走曹操,讓曹操欠劉備一個天大的人情,也讓東群臣意識到了自己的謀略遠在他們之上。
諸葛亮對各種利害關系的剖析真可謂是鞭辟入裡、極有洞見,處理手段也是十分高明,讓人無可挑剔,正如我們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時候,也應該向諸葛亮一樣從全局進行考慮,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利益最大化,贏得人們的一致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