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傳奇:戰長平趙括被殺,坑趙卒白起殘忍。《網路歷史》

戰國傳奇:戰長平趙括被殺,坑趙卒白起殘忍

范睢所派遣的門客還在邯鄲,備細打聽,盡知趙括向趙孝成王所說之語,已被趙王拜為大將,擇日起程,遂連夜奔回咸陽報信。

秦昭襄王與范睢商議:『非武安君不能擔當此事也!』

於是更改白起為上將,王齕副之,傳令軍中秘密其事:『有人泄漏武安君為上將者斬!』

話說趙括至長平關,廉頗驗過符節,即將軍籍交付趙括。

獨引親軍百餘人回邯鄲去了。

趙括將廉頗制定的紀律盡行更改,軍壘合並成大營,當時,馮亭尚在軍中固諫不聽。

趙括又以自己所帶將士,易去舊將。

嚴諭:『秦兵若來,各要奮勇爭先。

如遇得勝,便行追逐,務使秦軍一騎不返!』

白起既入秦軍,聞趙括更易廉頗之令,先派士卒三千人出營挑戰。

趙括輒出萬人來迎,秦軍大敗奔回。

白起登壁上望趙軍,對王齕說:『吾知所以勝之矣!』

趙括勝了一陣,不禁手舞足蹈,使人至秦營下戰書。

白起讓王齕批來日決戰。

因退軍十裡,又紮營於王齕舊屯之處。

趙括喜道:『秦兵畏我矣!』

於是殺牛大饗士卒,傳令:『來日大戰,定要生擒王齕,與諸侯做個笑話!』

白起安營已定大集諸將聽令。

命將軍王賁、王陵率萬人列陣,與趙括更迭交戰,只要輸不要贏,引得趙兵來攻秦壘,便算一功。

再喚大將司馬錯、司馬梗二人,各引兵一萬五千從間道繞出趙軍之後,絕其糧道。

又派遣大將胡傷引兵二萬,屯於左近,隻等趙人開壁出追秦軍,即便殺出。

要將趙軍截為二段。

又派大將蒙驁、王翦各率輕騎五千,伺候接應。

白起與王齕堅守老營。

正是:『安排地網天羅計,待捉龍爭虎鬥人』

趙括吩咐軍中,四鼓造飯,五鼓結束,平明列陣前進。

行不五裡遇見秦兵,兩陣對圓,趙括派先鋒傅豹出馬。

秦將王賁接戰,約三十餘合,王賁敗走傅豹追之。

趙括又派王容率軍幫助,遇秦將王陵,略戰數合,王陵又敗。

趙括見趙兵連勝,自率大軍來追。

馮亭諫道:『秦人多詐,其敗不可信也,元帥勿追!』

趙括不聽追奔十餘裡,及至秦壘。

王賁、王陵繞營而走,秦壘不開。

趙括傳令一齊攻打,連打數日,秦軍堅守不可入。

趙括派人催取後軍移營齊進。

隻見趙將蘇射飛騎而來,報告:『後營被秦將胡傷引兵沖出阻住不能前來!』

趙括大怒:『胡傷如此無禮,吾當親往!』

派人探聽秦軍行動,回報道:『西路軍馬不絕,東路無人』

趙括麾軍從東路而轉。

行不上二三裡,大將蒙驁一軍從刺斜裡殺出,大叫:『趙括你中了我武安君之計,還不投降!』

趙括大怒,挺戟欲戰蒙驁;偏將王容出言:『不勞元帥,容某建功』

王容便接住蒙驁交鋒。

王翦一軍又至,趙兵折傷頗眾。

趙括料難取勝,鳴金收軍,就便擇水草處安營。

馮亭又諫道:『軍氣用銳,今我兵雖失利,還有能力再戰,尚可逃脫歸本營,並力拒敵。

若在此安營腹背受困,將來不可復出!』趙括又不聽。

派軍士築成長壘,堅壁自守;一面飛奏趙王求援,一面催取後隊糧餉。

誰知運糧之路,又被司馬錯、司馬梗引兵塞斷。

白起大軍擋其前,胡傷、蒙驁等大軍截其後,秦軍每日口傳武安君將令,招趙括投降。

趙括此時方知白起真在軍中,嚇得心膽俱裂。

秦昭襄王得武安君捷報,知趙括兵困長平,親自來至河內,盡發民家壯丁。

凡年十五歲以上,皆令從軍。

分路掠取趙人糧草,遏絕救兵。

趙括被秦軍圍困,凡四十六日,軍中無糧,士卒自相殺食,趙括不能禁止。

於是將軍將分為四隊:傅豹一隊向東,蘇射一隊向西,馮亭一隊向南,王容一隊向北。

吩咐四隊,一齊鳴鼓,奪路殺出,如一路打通,趙括便招引三路齊走。

誰知武安君白起,又預選射手,環趙壘埋伏,凡遇趙壘中出來者,不拘兵將便射。

四隊軍馬,沖突三四次俱被射回。

又過一月,趙括不勝其憤,精選上等銳卒五千人,俱穿重鎧,乘坐駿馬;趙括握戟當先,傅豹、王容緊跟在後,冒圍突出。

王翦、蒙驁二將齊上,趙括大戰數合,不能透圍。

復身欲歸長壘,馬蹶墜地,中箭而亡。

趙軍大亂。

傅豹、王容俱死。

蘇射引馮亭共走,馮亭道:『吾三諫不從,今至於此,天也!又何逃乎?

』乃自刎而亡。

蘇射奔脫,往胡地去了。

白起豎起招降旗,趙軍皆棄兵解甲,投拜呼『萬歲!』

白起命人帶趙括之首往趙營招撫。

營中軍士尚二十餘萬,聞主帥被殺,無人敢出拒戰,亦皆願降。

甲胄器械堆積如山;營中輜重,悉為秦有。

白起與王齕商議:『以前秦已拔野王,上黨已在掌握中,其吏民不樂為秦,而願歸趙。

如今趙卒先後降者,總合來將近四十萬之眾,倘一旦有變,何以防之?

於是將降卒分為十營,使十將以統之,配以秦軍二十萬,各賜以牛肉好酒,聲言:『明日武安君將汰選趙軍,凡上等精銳能戰者,給以器械,帶回秦國,隨征聽用;其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發回趙』

趙軍大喜。

是夜,武安君密傳一令於十將:『起更時分,但是秦兵都要用白佈一片裹首。

凡首無白佈者,即系趙人,當盡殺之』

秦兵奉令,一齊發作。

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受戮。

其逃出營門者,又有蒙驁、王翦等引軍巡邏,獲住便砍。

四十萬軍,一夜俱盡。

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

武安君收趙卒頭顱,聚於秦壘之間,謂之頭顱山。

因以為臺亦號白起臺。

臺下即楊谷也,後來大唐玄宗皇帝至此,淒然長嘆,命三藏高僧,設水陸七晝夜,超度坑卒亡魂,因名其谷曰:省冤谷。

總計,長平之戰前後斬趙俘首共四十五萬人,連同王齕先前投降之卒並皆誅戮。

止存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未殺,放歸邯鄲,讓他們宣揚秦國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