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情感生活:晚年為何多次嚎啕痛哭?《網路歷史》

撰文:趙立波

書架面前,朱元璋攬鏡自照,一張蒼老的面容佈滿了皺紋,眼窩深陷,須發竟然已經如雪,自己也被嚇了一跳。

這是洪武三十年《1397》的時候,彼時朱元璋徹底變成了一位虛弱的老人,而他的生命也即將進入倒計時。

朱元璋影視形象

朱元璋情感世界裡從未是一個體會過幸福的人。

自從洪武十五年起,糟糠結發妻子馬皇後在五十一歲那年撒手人寰,給朱元璋內心巨大打擊,此後朱元璋的情感世界越發變得孤獨淒愴,他剛剛出生不久的孫子朱雄英也夭折了。

更為不幸的是,他苦心培養的太子朱標竟然去世,打亂了他生前所有的安排。

六十五歲的老皇帝在太子離世的第三天,『禦東角門,召廷臣諭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因之大哭不止』【1】

朱元璋影視形象

強勢一生的朱元璋,戎馬生涯無論面對何等兇險局面也不曾落淚,但是從親情角度來講,朱元璋是非常不幸的,甚至是相當脆弱可憐。

對於人生所能的失去親人的體悟,他基本都經歷了。

從小他眼見父母、長兄在三日內接連被瘟疫奪走性命,家破人亡,親人離散,這種刻骨銘心的悲痛一直生長在他的內心深處,多少年後他還在回憶當年的那種淒慘:『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2】幼年喪父母,五十又喪妻,晚年接連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兩極人生的體悟,雖然從最底層的乞丐、轉身做了帝國之主,朱元璋內心從未感受過幸福,從家庭和情感這個角度來講,朱元璋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按照民間傳統通俗說法,朱元璋的『命』太硬了, 他的家人都是在他的『八字』下『克』死了。

雖然迷信,卻也不失為一種解讀。

更為要命的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的三月,他最喜歡的第三子晉王朱?

也突然離世,朱元璋因此打擊而徹底病倒『甲寅,上不豫』。

同時又闡述了這次打擊對朱元璋是致命一擊,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上素少疾,及疾作,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時』但隻能說他硬挺著履行一生的敬業精神。

【3】直到幾十天後,老皇帝終於支撐不住,還特地囑咐人焚香祈禱,閏五月初十日,七十一歲的朱元璋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朱元璋帝國世界裡從未是一個有過安全感的人。

雖然成為帝國的皇帝,無論如何,朱元璋外表強大, 內心卻相當不自信,甚至從來未有過任何安全感。

這些造成了朱元璋的過度勞累『全國大大小小的政務,都要親自處理。

交給別人辦,當然也可以切省精力、時間,但是第一他不放心,第二更重要的,這樣做就慢慢大權旁落。

……以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辦公,批閱公文,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沒有假期,也從不講究調劑精神的文化娛樂』《吳晗朱元璋傳》

朱元璋畫像

親手打下的帝國基業,在他手中顯得異常沉重。

剛剛建立大明之初,百事俱廢的情況下,他首先做的卻是如何培養子孫教育,目的在於保證這個基業永遠鞏固下去,為此他像一個兢兢業業的農民一樣,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般的固執和堅決。

很大程度上他非常看重留給子孫的兩份遺產。

一份是在朱元璋看來最寶貴的《皇明祖訓》,在他看來,這是能保護大明王朝的看家法寶。

早在洪武二年《1373年》在政治初步運行後,就投入了大量精力組織編纂《皇明祖訓》。

前後歷時六年,七易其稿,並嚴肅告誡: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地告誡子孫後代該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好這個國家。

第二份是用制度強化家族特權。

朱元璋對功臣、對朋友到後期翻臉無情,痛下殺手,對子孫卻慈愛有加。

親王府每年有五萬石祿米,親王子為郡王的,每年也有一萬石祿米。

那些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公爵們,如魏國公徐達最高祿米才有五千石,韓國公李善長才隻有四千石,其餘都在三千石。

朱元璋書法

不僅如此,藩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大臣無論位置多高,也都要對親王行拜禮,對此《皇明祖訓》明確記載:『凡朝臣奉使至王府,或因使經過見王,並行四拜禮。

雖三公、大將軍,亦必四拜,王坐受之』 朱元璋還是覺得不夠,又在此後規定:『若使臣道路本經王國,故意迂回躲避,不行朝王者,斬』甚至從『如何行政『、『如何執法』 的大章法到『如何安排日常起居』『如何管理後宮』等微末細節,這真是歷史上最大的仁慈老祖父了。

越到後期,朱元璋就用著一切懷疑的目光對群臣進行掃視,包括那些戰戰兢兢的太監都成了他防范目標,他規定太監不能學習,以此堵住他們幹政能力和見識,甚至還有凡是宮中有病人,不能延請任何大夫入內,必須要熬到天亮的離奇規定,把這些都鄭重地寫進他的《皇明祖訓》。

在將帝國所有功臣一一殺掉後,這些在他看來對大明王朝存在隱患的『刺』必須拔得一幹二凈,只要能夠讓他的子孫永享太平自己承擔所有惡名也在所不惜。

被惡意醜化的朱元璋畫像

在生命的最後三年裡,朱元璋對身後安排愈加急迫,『恐後世守成之君,生長深宮,未諳世故……故日夜精思,立法垂後,永為不刊之典』【4】在朱元璋長篇諭旨裡,他將劉邦的最大的失敗當作借鑒,由於呂後未能遵守劉邦的白馬立盟,導致江山變色,所以他下了大功夫將自己一生視為最重要的戰略《皇明祖訓》進行全面覆蓋,作為鐵律任何子孫不得有半點刪減,最後他甚至決絕地說:『後世敢有方改更祖法者,即以奸臣論無赦』【5】雖然如此,都說明了朱元璋一生都不是一個自信的人,他的所有經歷告訴他,稍微一松懈,就會出現危險,如同農民辛苦精細地守護著他的田產,因為那是汗珠子落地摔八瓣兒才得來的。

讓所有人震驚的是,在老皇帝臨終前,發佈了最後一道命令『責殉諸妃』,後宮所有女人,除了張美人的女兒僅十歲需要撫養得以免死外,其他為朱元璋侍寢過的近四十位宮人妃子都被迫自殺,在地下與朱元璋『團聚』。

『太祖崩,伺寢宮人盡數殉葬』【6】

朱元璋影視形象

這種殘暴作法,無疑是朱元璋內心自私封建心理作祟,他不能排除在他死後,服侍過他的女人與任何人再有越軌行為,為此全部殉葬,才讓他感到徹底放心。

朱元璋的情感世界是畸形的,甚至做了皇帝後,其情感世界已然是怪胎,雖然在他遺詔中還保持著那麼一點的農民節儉思維『喪葬儀物,一以儉素,不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無所改。

天下臣民,出臨三日皆釋服,無妨嫁娶』【7】但隻能說明他是一個感情上的兇猛怪獸,朱元璋的情感世界孤僻、冷漠、仁慈、暴躁,在其人生悲慘經歷下,逐漸走向了極端,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朱元璋的不幸,因為他根本沒能體會過除了帝國之外的人間溫情。

註釋:

【1】《明太祖實錄卷一五三》

【2】朱元璋《皇陵碑》

【3】《明太祖實錄卷二五七》

【4】餘繼登《典故紀聞卷五》

【5】《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

【6】《明朝小史》卷三

【7】《明太祖實錄》卷二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