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斬白蛇起事起,不好讀書,文化水平不高但有極高情商的劉邦,通過結交的異姓兄弟的方式,籠絡了一大批能臣良將,如文有蕭何、武有樊噲等,輔佐他開疆辟土,征戰四方,一步一步從社會的底層,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時代,最終成為了大漢朝的開國皇帝。
不過在他還有三個親兄弟,他在劉氏家族排行第三,在他的上面還有二個哥哥,大哥叫劉伯,二哥叫劉仲,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小弟弟劉交。
早逝的長兄-劉伯
長兄為父,作為家中的長子,劉伯很早就承擔起了家庭責任,每日為家庭的生計而奔忙,而他的兄弟中,老三劉邦是最讓他操心的。
劉邦未起事時,混跡於沛縣,身邊都是些狐朋狗友,一群人闖了禍,劉邦就帶著他們到大哥劉伯家中避禍,為此劉伯沒有少吃『瓜落』,更煩人的是,劉邦有事沒事,就招呼一幫朋友到大哥家蹭飯吃,可劉伯對這個弟弟,勸是勸,可該照顧,還是悉心的照顧。
也許是家庭的負擔太重,劉伯還沒有等到劉邦的輝煌時刻,就過早的去世了。
留下了孤兒寡母。
按理說,有如此疼愛自己的哥哥,劉邦應該會加倍回報才是,可當上皇帝後,家裡人都是雞犬升天,過上了好日子,他給死去的大哥,先是追尊為武哀侯,後追尊其為武哀王,卻單單與自己的大嫂不對付,父親劉老太公問他為何,劉邦說『某非忘封之也,為其母不長者耳』,意思是,我就是故意的,哥哥很好,可嫂子不像我嫂子。
為何如此,其實,事情起因也很簡單。
當年劉伯死後,劉邦還是習慣到兄嫂家蹭飯吃,一次,他帶著朋友過來吃飯。
他的大嫂就開始丟臉色,還故意敲鍋以示『羹盡』,可待朋友走後,劉邦溜到廚房一看,鍋裡還有吃的,覺得丟了面子的他記恨上了大嫂,認為大嫂不厚道,所以,當上皇帝以後分封同姓諸侯王,唯獨不封大嫂之子劉信,以示羞辱。
看來英雄的劉邦也有小心眼的時候。
劉邦最後不厚道的封劉信為『羹頡侯』,這個侯是戲謔,嘲諷性封號。
羹頡之意即為用勺子刮鍋底。
劉信雖掛著『羹頡侯』這個不雅的稱號,但他不是吃幹飯的,在他的封地安徽舒城為政時,他為解決當地常年幹旱的情況,在七門山下修建了七門堰,引龍舒水灌田約800頃,被後人立祠紀念。
平凡的二哥-劉仲
劉邦的二哥劉仲,又名劉喜,他在四兄弟中最為勤快,常常受到劉太公的誇贊。
劉邦沒出名時,劉太公就經常拿他和劉仲比較,以鞭策劉邦。
後來劉邦統一天下之後,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
的確如劉邦所言,他的二哥安排家事還可以,可要是讓他處理國家大事,那就是一無是處了。
公元前201年,劉仲被封為代王,弟弟劉邦還是很看重他的,因為,代國是漢朝北方的邊境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公元前200年,匈奴入侵代國,身為代王的劉仲根本無力堅守邊疆,最後隻好棄國獨自逃回洛陽。
劉邦對此大為惱怒,便下詔革去他的王位,貶為合陽侯,就這樣做了6年合陽侯,劉仲在於公元前193年,抑鬱而終。
不過,劉仲的長子劉濞的性情卻大為不同,他極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
劉濞因軍功而受封為吳王,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在位期間將吳國發展壯大後,開始圖謀篡奪帝位。
最後因掀起『七國之亂』,失敗被殺。
文武全才的四弟-劉交
在四兄弟中,劉交是劉邦的同父異母弟,但他與劉邦的思想最為接近,而且劉交是老劉家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文武雙全,所以,深受劉邦的寵愛與器重。
劉交年輕時就喜歡讀書,為人多才多藝,有大志。
曾與好友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門徒浮丘伯門下學習《詩經》。
後因秦始皇焚書坑儒,才被迫各自分手離去。
當劉邦在豐沛起事後,劉交就義無反顧的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縱橫天下,成為劉邦的得力助手和親信。
剛入關,劉交就受封為文信君,可見劉邦對他的喜愛,可以這麼說,他也是漢朝的締造者之一。
劉家王朝定鼎之後,劉邦分封天下。
劉交因跟隨劉邦打天下有功,在公元前201年,劉交被封為楚王。
劉交受封到任之後,在楚國息武興文,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他先是將原來的同學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請到楚國擔任中大夫。
並派自己的兒子劉郢客到長安向昔日老師浮丘伯學習《詩經》,自己和兒子們都在楚國讀《詩經》和先秦典籍。
在劉交的倡導之下,楚國成為當時中國的《詩》學研究中心和學術空氣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公元前179年,在位二十三年的劉交去世。
而其長子劉郢客,因學有所成,受到漢文帝任用,擔任宗正,管理劉氏宗室事務,並封爵上邳侯。
劉交的這一脈,成為了劉家最傑出和最龐大的一支。
而在幾百年後的南北朝,他的後人劉裕,更成為了南朝宋國的開國皇帝。
在後面
漢高祖劉邦的兄弟們,有各自性格和能力,忠厚的老大,老實的二哥,跳脫的老三,聰明的四弟。
驗證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說法,兄弟姊妹都如此。
那麼,不要苛求,順其自然就好,讓每個人享受自己的活法,每個人經歷自己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