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有一種雖然不是皇帝,但常常比皇帝還要厲害,這種人就是外戚。
我們今時今日看秦始皇為何能掃六合,有一個原因之一就是秦始皇的祖父們解決了貴族,壓制了貴族的權利,進而使庶族子弟能夠立軍功走上高位。
而反面例子就是楚國,楚國從春秋時期開始實施大吞並策略,所以走到戰國的時候,它的疆域是最大的,但楚國為何沒有能像秦國那般成為吞並六國的最終勝利者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楚國國內大族的權利凌駕在了皇權之上,楚王做任何事都要給大族們交代,這種皇權不集中導致楚國無法和秦國爭雄。
秦滅楚漢之爭,項羽打算開歷史倒車,他想成為周天子,結果人民反對他,諸侯割據代表戰爭沒有結束,經歷了太長時間的戰爭人民太渴望和平了。
如何才能實現和平呢?
自然是天下一統,皇帝不發神經!
所以劉邦是眾望所歸!
建立了漢朝之後,劉邦很快得出一個結論,異姓封王這件事兒不能幹,所以他很聰明的用了異姓不能封王這招來制衡功臣。
但他沒有想到,他的正牌夫人可不是善茬,所以在劉邦駕崩後,呂後開始了一個封建制度中的新歷史——外戚專權!
在呂後之前,我們看到歷史上也不乏女性出現在執政的舞臺上,比如說羋八子秦宣太後,這位秦宣太後雖然也坐上過主政之位,但也沒有大肆安排自己的娘家人進入朝堂不是。
但呂後不一樣,各種侄兒、表弟表兄各種安排!
所以我們說,呂後的一系列操作,給後來的歷代王朝開了一個不好的頭,所以外戚一詞開始變得尤為尷尬,歷代皇帝不得不一邊依靠外戚,一邊又想盡辦法壓制著外戚。
這樣的事情昏庸無能之君避免不了,連一些被稱之為聖明之君的皇帝也避免不了。
比如說李世民很厲害吧!但他也阻擋不了外戚給自己下跘子!
比如說李世民時期就有一個外戚叫做長孫無忌,這人從李世民打江山的時候就跟著李世民,立下過許多大功,並且還有外戚的身份,自然深得李世民信任,所以權利地位都很高。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解決了兩位倒黴的兄弟從而成為了皇帝,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李世民好幾個兒子,下場都非常不好。
比如李承乾因為被扣上謀反的帽子,結果涼涼了,還比如魏王李泰,直接遭到了流放。
所以李世民晚年在挑選繼位者的時候,非常為難,他原本是想選擇裡面比較聰明的李恪,但由於李恪的生母是前朝的公主,群臣反對啊!而帶頭者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極力推薦李治為繼任者,為什麼推薦李治?
因為李治從小體弱多病,從而性格有點軟弱。
很明顯,相對於聰明能力出眾的李恪而言,李治成為皇帝更容易受控制。
所以在李世民晚年,長孫無忌帶領一幫朝臣不斷給李世民施壓,並且主要的針對點就是李恪的生母為前朝公主這件事。
李世民面對群臣的反對也毫無辦法,從而一直沒有決斷。
而正是這樣沒有決斷,結果斷送了李恪的性命!
因為李世民一天沒有決斷,那麼李恪將是長孫無忌送李治上位的潛在威脅者。
所以在朝堂之上,長孫無忌和李恪的支持者們明爭暗鬥,當然這些仇都被長孫無忌記在了李恪身上。
當然,由於長孫無忌占著上風,李世民最終將李治封為了太子。
後來太宗駕崩,李治繼位,可是長孫無忌對於李恪的恨還是沒有退去,他一直都在尋找機會徹底解決李恪。
一方面,李恪深得民心,另一方面李恪在朝堂上也有一批支持者,經常和長孫無忌明爭暗鬥。
不久長孫無忌就利用一場政治事件將李恪送上了斷頭臺。
這件事的導火索是高陽公主謀反事件,這個事件牽連了許多大臣,其中排在前面的就是高陽公主的丈夫房遺愛。
這位房遺愛在獄中被大刑加身,於是吐出了一個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中一些人是啥也沒幹不知道怎麼就成為了參與者的人。
這就是所謂人在家裡坐,鍋從天上來!
在房遺愛招供的名單裡,就有李恪的名字,關於房遺愛為何要冤枉李恪,這點很迷,一說李恪的名字是長孫無忌加上去的,一說長孫無忌許諾給房遺愛,只要招供李恪出來,那麼就放房遺愛一條生路。
不管過程到底真相何為,反正李恪是被扣上了逆反的頭銜,被下令賜死!
所以在李恪冤枉賜死之時,李恪也明白了這就是長孫無忌幹的壞事兒,於是死前發出了悲戚的詛咒:若高祖顯靈,必滅你全族!
這句詛咒包含著非常大的恨意,但當時的長孫無忌也沒有理會太多,隻當是將死之人的憤恨!
李恪死後,李世民沒有別的選擇了,最終李治成為了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成為皇帝後,長孫無忌也得到了更大的權勢。
但是他沒有想到,日後會出個武則天,直接讓他幾十年積累的權勢全部付諸東流。
在李治想要廢王皇後立武則天時,長孫無忌自持功高沒有站出來支持武則天,進而遭到了李治和武則天聯手流貶,一家大小被流放為奴,而長孫無忌也在流放中被迫自殺。
這也應了李恪臨死前發的毒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