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這是一句歇後語,也是孫劉聯盟破裂的根源。
劉備有不『還』的道理:荊州四郡是我憑本事拿下來的,憑啥要還你?
你說荊州是你的,你叫他,他會答應嗎?
孫權有憤怒的理由:沒有我,你早就領盒飯了,你說好了拿下益州就把荊州還給我,拿下益州又說拿下涼州再說,等你拿下涼州,是不是要說滅了曹操之後才封我為荊州牧?
其實在劉備與孫權之間,根本就不存在荊州的借與還的問題:荊州是大漢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不屬於劉備,也不屬於孫權,當時朝廷正式任命的荊州刺史《荊州牧》是劉表。
曹操以大漢丞相的身份帶著數十萬大軍到荊州調整領導班子,順便抓捕棄官而逃的左將軍領豫州牧劉備,也捎帶著震懾一下不太聽話的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孫權,都是在奉天子以令不臣,誰反抗誰就是叛漢。
劉備和孫權聯手打跑了『欽差丞相』曹操,然後自說自話互相封官:『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備領荊州牧,屯公安』
劉備和孫權的『晉升報告』能不能送到大漢天子劉協面前,丞相曹操會不會批準,李涯不用把腦袋從腳後跟裡拿出來,也能想得很清楚。
軍閥們互相吹喇叭抬轎子封官進爵的事情,後來又發生了多次:劉璋推舉劉備為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推舉劉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馬超領銜上表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大司馬……
這些過家家一樣的『表舉』,當然是得不到朝廷承認的,真正能得到劉協批準的,還是曹操那份報告:『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曹操讓劉協任命孫權為荊州牧,就是為了拱火架秧子給劉備上眼藥,挑唆這郎舅二人死磕,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曹操捏著鼻子封孫權為荊州牧,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因為在建安二十四年,他原本是有望一舉收復荊州的,遺憾的是他看錯了兩個人,用錯了一個人,這才失去了洗雪赤壁之仇的大好機會。
讀者諸君可能注意到了,曹操再拿下荊州是收復而非搶奪,這是因為在建安十三年,荊州曾短暫歸屬過曹操,連黃忠也曾被曹操臨時任命為『假行裨將軍』。
赤壁之戰後,原本歸順朝廷的荊州四郡又在劉備的軍事壓力下易幟了: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都一箭未發投降了劉備,黃忠也跟著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投降,所謂關羽黃忠戰長沙,純屬子虛烏有。
黃忠當時隻是個下級軍官,跟韓玄還隔著好幾個級別呢——用近代官職來套,黃忠當時應該是長沙攸縣保安司令劉磐的下屬,頂多算個上校或準將。
赤壁之戰讓曹操失去了對荊州的控制,復仇的機會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出現:關羽向曹仁統管的襄陽和樊城進攻,並對兩城實施了包圍。
荊州主力雲集襄樊,曹操就派於禁帶領七軍三萬人準備來個中心開花,只要殲滅關羽主力,荊州就可一鼓而下。
曹仁守住了樊城,呂常守住了襄陽,於禁的三萬大軍卻打了水漂,更為丟臉的,是於禁被俘後叩首乞降,氣得曹操頭痛欲裂:『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曹操用錯了假節左將軍於禁,這個隻知道嚴格要求別人的狠人,連自己叛而復降的老朋友昌豨都毫不客氣地殺掉《裴松之對此大加斥責:『圍而後降,法雖不赦;囚而送之,未為違命。
禁曾不為舊交希冀萬一,而肆其好殺之心,以戾眾人之議,所以卒為降虜,死加惡謚,宜哉』》,自己被俘後,卻主動磕頭作揖拉關系,就是想讓曾為戰友的關羽饒自己一命。
於禁可能是老了,畏戰、惜命,開赴襄樊前線一仗沒打就繳械投降,被暴漲的漢水淹成落湯雞,說明他不懂天文不通地理,做人方面也很差。
曹操之所以選於禁為主將,可能就是看中了他的薄情寡義,不會像張遼徐晃那樣跟關羽講情面。
事實證明,曹操用於禁而不用徐晃是用錯了人,但是用徐晃也不對,他對徐晃的貪功冒進也是估計不足,這才沒讓荊襄之戰按照曹操的意願,出現關羽孫權兩敗俱傷的局面。
曹操和眾謀士的戰略構想,是讓張遼和徐晃搞一次武裝拉練,陳兵襄樊外圍,武力威懾關羽撤軍去打前來偷襲的呂蒙:『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曹操的算盤打得很精,司馬懿和、蔣濟的判斷也很準確,他們都預料到了孫權會抄關羽的後路,但是曹操顯然是高估了徐晃和關羽的戰略眼光,正是因為看錯了這兩個人,才導致了徐晃和關羽在襄樊一線進行決戰。
徐晃是打贏了,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擊敗關羽之後,徐晃已經沒有能力跟呂蒙陸遜去爭奪荊州其他郡縣了。
曹操搭上兩員大將、三萬兵馬,最後鬧了個回到原點——守住了襄樊,卻沒能多占荊州一寸土地,等於保住了底褲,卻輸掉了長衫。
關羽在襄樊之戰的前期打得很好,展現了萬人敵的超卓軍事才能,所以曹操滿懷信心地把孫權納投名狀的信件《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轉交給了關羽,結果關羽犯了兵家大忌:『猶豫不能去』
明智的統帥,應該知道進退舍得,關羽看著即將被泡塌的樊城和曹仁那張疲憊不堪的臉,總以為只要加把勁兒就能拿下,卻沒想過拿下破敗的樊城之後,如何應對曹操和孫權的兩面夾攻。
即使關羽能拿下樊城,那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南郡公安相繼失守,一個破爛不堪的樊城跟麥城又有啥區別?
曹操看錯了關羽,也看錯了徐晃,兩個看錯之間,也是有因果關系的:如果徐晃不貪功冒進急於求戰,那麼關羽就會在收到南郡失守的確切消息後主動撤軍去打呂蒙,襄樊之圍不戰而解,關羽也有力量跟東吳軍隊大戰一場,不管誰勝誰敗,張遼和徐晃的生力軍都可以把獲勝的一方收拾掉,荊州全境就會被曹操收復。
張遼可能是領會到了曹操的意圖,所以他帶領的援軍聲勢浩大卻行動遲緩,直到荊襄戰役結束,他才趕到戰場,曹操對張遼的戰略眼光十分欣賞,不但親自迎接,還給他增加了兵力——徐晃隻是得到口頭表揚,臨時劃歸他統領的軍隊各自歸建,徐晃啥實惠也沒撈著。
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對曹操來說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當孫權摻和進來之後,被關羽襲取許都的風險,就變成了收復荊州的機會,隻可惜他用錯了於禁,也看錯了關羽和徐晃,這也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於禁別那麼顢頇懦弱,如果關羽別那麼猶豫不決,如果徐晃不那麼急於求戰,讓呂蒙和關羽在南郡公安一帶鏖戰一場,曹軍再出來摘桃子,荊州最後會落到誰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