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才:陳友諒的老友,朱元璋的好部將,他的身份可能是雙面間諜。《網路歷史》

龍灣之戰是發生於朱元璋和陳友諒兩大勢力間的一次戰鬥,它堪稱是兩方實力的轉折點,一直牢牢占據主動權的陳友諒勢力自此走向衰微,而朱元璋則扭轉了頹勢,成功爭取到了主動權。

朱元璋能夠打贏龍灣之戰的關鍵不僅在於戰鬥中將士的英勇拼殺,更在於戰前的部署,他紮了一個口袋,而讓陳友諒一頭紮進這個口袋的,則是康茂才。

康茂才這個人侍奉過三方勢力。

元朝末年時天下大亂,起義軍攻陷許多地方,康茂才見狀招兵買馬,保衛鄉裡,成功抵禦住了賊兵的入侵,被朝廷任命官職,後來升官至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帥,成為一方大員。

此後,康茂才又投奔了陳友諒,而且兩個人關系很好,盡管正史上對於康茂才在陳友諒營中的這段經歷並沒有詳細記載,但從後來陳友諒喊康茂才『老康』,和康茂才一封信就可以騙過陳友諒來看,兩個人的關系一定非同一般。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軍渡江,而擋在他面前的就是康茂才。

康茂才駐守采石,扼守著長江,想要渡江生存,就必須拿下采石。

朱元璋一開始並沒有重視康茂才,隻是派了普通的部將去打,但接連幾次都被康茂才擊退。

朱元璋上了脾氣,動用自己的王牌:常遇春。

常遇春示敵以弱,將康茂才誘出,成功將康茂才的精銳盡數殲滅。

康茂才聚攏殘兵,又和朱元璋周旋。

一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康茂才終於率眾歸降。

康茂才見到朱元璋以後,不卑不亢的說道:『前日戰,各為其主;今日屢敗,天數也。

事至於此,死生唯命。

茍得生全,尚竭犬馬之力,以圖報效』

朱元璋一聽這話十分高興,不僅接納了康茂才,還讓他繼續率領舊部。

此後康茂才就一直伴隨朱元璋南征北戰,而他為朱元璋立下的最大功勞,就是龍灣之戰將陳友諒引誘而來。

常遇春殺掉了陳友諒的三千戰俘,惹怒了陳友諒,於是調集數十萬大軍攻打朱元璋。

陳友諒先是以重兵攻克太平,殺死了朱元璋的悍將花雲,然後又直撲朱元璋的老巢應天,也就是南京城。

面對陳友諒的大軍,朱元璋集團內部產生了分歧,有的人主張棄城而逃,有的人主張投降陳友諒或者張士誠,這個時候劉伯溫站了出來,建議朱元璋誘敵深入,以伏兵襲擊。

劉伯溫的建議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他也打算埋伏陳友諒,實現以少勝多的目的。

選來選去,朱元璋最後選中了龍灣這個狹窄的地方,這裡便於埋伏,又不利於陳友諒的大船展開和調轉,是一個絕佳的伏擊地點。

可是地點選出來很容易,但是讓陳友諒率軍中計卻很難。

陳友諒不是傻子,他進攻的路線有許多條,為何非要從龍灣這裡呢?

正在朱元璋冥思苦想的時候,他想到了一個人:康茂才。

康茂才是陳友諒的老友,所以朱元璋讓康茂才寫了一封信給陳友諒,表示自己願作內應,並說江東橋是一座木橋,一撞就爛。

陳友諒看到這封信以後,大喜過望,連忙調兵遣將,率領著自己的水師東下。

可等到大軍抵達江東橋以後,陳友諒卻發現這座橋是一座石橋,他心中開始惶恐,並接連大聲喊道:『老康、老康!』

康茂才沒有理會陳友諒,等待他的是朱元璋的伏兵。

陳友諒中了埋伏,天時地利全都沒有,最後慘敗給朱元璋。

這一戰,陳友諒死傷數萬,光是被朱元璋俘虜的士兵就多達兩萬,他的許多大型戰船也全部被朱元璋繳獲。

可以說,正是這一次的失利,給了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資本。

不過關於這一戰,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陳友諒為何會聽信康茂才的話呢?

要知道康茂才投靠朱元璋多年,他給陳友諒的許諾也隻是一封信。

朱元璋也沒有像周瑜打黃蓋一樣,施展苦肉計迷惑陳友諒,兩個人的沖突並沒有展現出來。

所以,康茂才並沒有充分的投降動機。

如果說光是一個老友的身份,就讓陳友諒上了當,那隻能說太小看陳友諒的智商和疑心了,陳友諒連心腹尚且都信不過,又如何能信得過一個背叛了自己投靠敵人幾年的康茂才呢?

關於這其中的詳情,史料上並無詳細的記載,但有一個可能,康茂才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雙面間諜。

康茂才主動投奔朱元璋,極有可能是出於陳友諒的授意,他想在朱元璋身邊安插一個眼線,隻是康茂才假戲真做,真的投靠了朱元璋。

朱元璋於是利用康茂才的身份,讓他寫信給陳友諒,陳友諒不知道真相,所以才中了計。

因為隻有這樣,一封信就騙來陳友諒的行動才解釋的通。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康茂才從一位陳友諒的間諜,變成為朱元璋做事的雙面間諜,並成功鏟除了舊主陳友諒,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

這樣的故事,實在精彩。

當然,這也隻是一個推測,至於康茂才的真實身份,隻有他本人知道了。

參考資料:

《明史》

《蘄國武義康公神道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