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西周末年,當時的國君周幽王昏庸無道,她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妃子褒姒,褒姒笑起來很好看,但是平常不愛笑,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就命人點燃城墻上的烽火臺。
駐守的軍隊看到城中燃起烽火,以為大兵壓境,就趕緊派兵支援,到了以後一個敵軍也沒看見。
倒是褒姒看見軍隊傻傻的跑來跑去,被逗笑了,周幽王大喜,經常在褒姒面前上演這樣的戲碼。
而當真正大兵壓境,生死存亡之時,周幽王再點燃烽火,已經沒有人來救他了,於是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
相信你也看出來了,這個典故和”狼來了”的故事差不多。
實際上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後人杜撰的,西周時期還沒有烽火這個東西,他反應的是西周當時混亂的社會局面,君不顧臣,臣不護君。
有這樣昏庸的君主,西周滅亡也是合情合理。
問鼎中原
鼎是權利的象征,周天子手中有九個鼎,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利。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稱霸之前,曾經到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附近,派兵安營紮寨,炫耀自己的軍隊屋裡,還派使臣去問天子的九個鼎有多大、多重。
楚莊王的這個行為,已經表明了他有稱霸奪權的野心。
負荊請罪
這個典故就比較有名了,趙國有兩位大臣,廉頗和藺相如。
廉頗是武將,在外帶兵殺敵,藺相如是文臣,在內出謀劃策,趙王非常賞識兩人,稱其為左膀右臂。
而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藺相如得到的賞賜比廉頗多,這讓廉頗非常看不過眼,自己辛辛苦苦在外打仗,還不如藺相如動動嘴皮子得的賞賜多,於是處處為難藺相如。
一次兩人的馬車在路上相遇,藺相如讓車夫主動避讓,讓廉頗的馬車先走,車夫看不過去,自己的主人地位比廉頗高,哪有給他讓路的道理。
藺相如解釋說,兩人都是趙國的重臣,如果兩人之間發生矛盾,會影響趙國的安危,自己這樣做,是為了趙國著想。
這話後來輾轉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他想自己處處刁難藺相如,藺相如不僅不記恨,還為國家考慮,處處禮讓自己,於是羞愧不已。
他光著上身,捆上幾根荊條,到藺相如家裡去請罪,於是二人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