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朝代,它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力,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包容力,那就是唐朝。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唐宗宋祖也成了偉大的代名詞,唐宗代表的就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太宗麾下有這麼一個將軍,他當過皇帝,還在大唐立國後遠征西域,他就是程咬金。
目前程咬金的墓碑已經出土,他的墓碑上鐫刻著許多唐代的歷史,這為中國研究唐代歷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而墓碑上也解開了程咬金為什麼被武則天迫害的千古謎題。
福將程咬金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兩集隋唐英雄傳,這部電視劇是由中國古代的小說《隋唐英雄傳》改編而成。
既然是小說,那麼其中的情節多有虛構,因此程咬金在《隋唐英雄演義》裡的戰鬥力很低。
但是實際上程咬金的戰鬥力可實在不低,程咬金字義貞,唐朝開國後改名為知節。
程知節此人驍勇善戰,善用馬槊,並不是所謂的萱花板斧。
在那個時代,隋煬帝楊廣暴虐,沉重的苛捐雜稅和大肆的建造讓百姓們民不聊生。
據說當時隋煬帝楊廣為了下江南去尋找美女,每年都要花費數以萬計的白銀。
而這些白銀都是從百姓的嘴裡一點一點摳出來的,而程咬金也正是那個時候加入了瓦崗軍。
在這之前程咬金隻是鄉裡的無名小卒,因為正值亂世,盜賊無數,程咬金隻得放下鋤頭,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鄉裡安全。
後來程咬金的組織越來越大,組織中也願意將他稱為首領,說程咬金做過幾天『皇帝』也不過分。
後來程咬金率領這些兄弟加入了瓦崗軍,歸順了李密。
在這裡他結識了秦瓊、單雄信、徐茂公等人,也就是後來演義裡的瓦崗寨結義。
在瓦崗軍中,程咬金靠著其戰鬥力和勇猛無畏的勇氣被李密稱贊和賞識。
後來李密和王世充在北邙山決戰,由於李密的決策失誤導致李密和王世充的決戰中失敗了。
程咬金和秦瓊也成為了王世充手下的俘虜,但是王世充並沒有殺死他們,
而是把程咬金和秦瓊等一眾俘虜好生安置,並且任命程咬金為將軍,待之深厚。
可是王世充此人好美色,又生性狡詐,絕不屬於明君的范疇,王世充的行為讓程咬金非常不屑。
在王世充攻打故州時,面對李淵的軍隊,王世充命秦瓊為龍驤將軍,命程咬金為將軍。
但是程咬金和王世充剛到陣前便下馬歸順了唐軍,而程咬金也開啟了其唐朝名將轟轟烈烈的一生。
程咬金加入唐軍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福將,程咬金先後攻打宋金剛、竇建德所到之處都大獲全勝。
被唐太宗李世民成為大唐福將,在李唐建立後程咬金的官位越升越高,深得唐太宗喜愛。
相比於演義裡的程咬金,現實的程咬金似乎多了一些勇氣和無畏。
但是故事有開端就會有結尾,最終程咬金在長安城家中去世,享年77歲,程咬金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中少有的壽終正寢的開國元勛。
但相比大家都知道,程咬金為人剛正不阿,脾氣沖動火爆。
但是為什麼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沒有對程咬金下手呢?
程咬金和武則天是兩條平行線
根據程咬金碑文的記載,程咬金死於公元665年。
這個時候正是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時期。
李治作為唐太宗的兒子,其政治手腕非常強悍。
武則天在李治在位期間並不敢展露自己的野心,隻能小心翼翼地對待李治。
直到李治晚年,身體狀況不佳,時常頭暈目眩,才給了武則天的可乘之機。
李治在位期間政治清明,被稱為『永徽之治』。
直到李治去世,武則天才登上皇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而之所以武則天沒有迫害程咬金的原因,就是因為武則天在位時程咬金已經不在了。
武則天插手政治是在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而根據出土墓碑顯示,這個時候程咬金已經去世快十年了。
兩個人在朝堂上根本就沒見過,武則天又怎麼呢迫害程咬金呢?
但是以程咬金的火爆脾氣,如果武則天登基時程咬金還在世,恐怕程咬金還會大鬧一場。
但是歷史向來沒有結果,程咬金征戰一生,最終得到善終,是一個很好的結局。
墓碑出土解開疑惑
時間來到現代,程咬金的墓碑在昭陵墓周圍被發現,而程咬金墓碑的碑文則重塑了唐代的歷史。
程咬金的墓碑在發現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程咬金去世的年份。
在這之前程咬金的生卒年往往是不詳,很多歷史文獻都沒有記載程咬金的生卒年。
程咬金去世的年份一時成了謎題,甚至一些人已經覺得程咬金本人是演義虛構的,原型正是程知節。
直到程咬金的墓碑被發掘,人們才知道程知節就是程咬金。
而程咬金的碑文更是補充了中國唐代的歷史,程咬金的碑文講述了程咬金傳奇的一生。
碑文向我們展示了程咬金一生所經歷的大小戰事,還有其加官受爵的具體時間。
有很多在中國唐代的史書中都是沒有記載的,而程咬金碑文的出土,讓中國補全了唐朝大部分的歷史。
無論是程咬金還是武則天,他們的波瀾壯闊的一生我們隻能從史書上寥寥幾句話中看出一些端倪。
沒有人知道在他們的故事裡,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兇險和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
就像武則天的無字碑,專家們總說武則天的意思是任後人評說。
但是應該還有一種後人不知我身前事,就莫評我身後名的傲氣吧,可能隻有這樣才能表達武則天的內心。
結語
其實歷史就是這麼讓人著迷,我們總能在史書中,在故事裡看到不一樣的古人。
讀到某件事時也會驚心動魄,看到某篇文章也會有當浮一大白的想法。
古人就憑著書上的一句話,一個字跨越時空和我們重逢,向我們訴說著他們的一生。
可能有悔恨,可能有自豪,而我們默默品味這些故事,創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