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最應該找誰算賬?《網路歷史》

有幾句歇後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它們分別是:關羽月下走麥城——好漢不提當年勇;關公走麥城——哪壺不開提哪壺。

關公,關雲長,百萬軍中斬顏良;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謂是戰神級別的人物,可是,就在關羽楊威樊城,嚇得曹操起遷都之念之際,他的後院起火了——東吳趁虛而入,偷襲了江陵。

得到消息後,關羽的軍心大亂,士兵在回軍的過程中,逃散殆盡,以至於關羽最後落了個『敗走麥城被擒,慘死在東吳人之手』的下場。

英雄本無敵,最終卻以『身死宵小』的方式謝幕,其悲劇色彩無比濃重,讓人不勝唏噓。

那麼,問題來了:關羽被殺,最應該找誰算賬呢?

說起這個問題,卻是一筆糊塗賬。

為什麼這麼說呢?

別急,看我慢慢道來。

關於關羽之死,《三國志·關羽傳》是這樣記載的: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如果根據這段記載,那麼,孫權就是斬殺關羽的真兇了,但是,孫權隻是派遣將領擊殺關羽,並非是直接殺人兇手,而且,孫權也不是宵小之輩,如果孫權是殺人兇手,那就突顯不出關羽之死的悲劇性,因此,我們還是要按照這條線索往下找,也就是孫權派出阻截關羽的將領是誰,《三國志·朱然傳》裡面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得出,孫權派出阻截關羽的將領是朱然和潘璋,他們一起在臨沮生擒了關羽。

朱然是孫權的同窗好友,曹操出兵濡須口時,被拜為偏將軍,於大塢及三關屯備軍據敵時,表現良好,由此,朱然也不算是宵小之輩。

再說潘璋,潘璋是孫權的老部下了,早在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5歲的孫權任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時,潘璋就開始跟隨孫權,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合肥戰役中,張遼和李典突襲吳營,吳軍大亂,吳將陳武戰死,宋謙、徐盛都不敵而潰敗逃走,就在千鈞一發之時,潘璋成為了定海神針,他馳馬向前,在馬上斬殺宋謙、徐盛軍中的二個逃兵,以此穩住了陣腳,阻緩了張遼的追殺,得到了孫權的贊許,被拜為了偏將軍。

關於潘璋參與擒殺關羽的經過,《三國志·潘璋傳》是這樣記載的:

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於臨沮至夾石間,遇上關軍,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等。

孫權便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根據這段記載,朱然和潘璋是奉孫權之命阻擊關羽的主將,他們隻負責安排作戰任務,活捉關羽的另有其人,也就是潘璋的部下司馬馬忠。

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權征羽,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

權使誘之。

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騎。

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

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孫權是導致關羽之死的幕後真兇,但,孫權隻是點頭首肯,其事件的策劃者是呂蒙,在裴松之註《三國志》引《江表傳》中有孫權贊許呂蒙的言語:

『擒羽之功,子明謀也,今大功已捷,慶賞未行,豈邑邑耶?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關羽之死事件的策劃者是呂蒙,計謀的執行者是朱然和潘璋,而最終完成活捉關羽的是潘璋部下司馬馬忠。

那麼,綜上所述,孫權要收取荊州,但,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精心修築江陵城,巧妙地建造了烽火臺預警系統,著力訓練水軍,這樣一來,孫權要想收取荊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在這種情況下,呂蒙給孫權獻上了『白衣渡江』之計,也正是這一計謀,使得關羽進退失據,倉皇退回當陽,向西退保麥城,而當呂蒙占領了江陵,俘虜了關羽及其將士們的親眷後,關羽軍隊的人心就崩潰了。

這時,孫權就到了江陵,派朱然和潘璋阻斷關羽的必經之路,然後派人勸降關羽,並且明確告訴關羽,如果投降,可以免死;如果不投降,殺無赦。

結果關羽假裝投降,他在麥城城頭樹立旗幟和草人惑敵,自己卻悄然逃走,可惜其部下士兵潰散,最終隻有十幾個士兵跟隨,到了臨沮,關羽寡不敵眾,被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活捉,因孫權此前有『如果投降,可以免死;如果不投降,殺無赦』的命令,因此,潘璋就斬殺了關羽。

從這個過程來看,關羽之死與朱然的關系不大,剩下的呂蒙、潘璋、馬忠三人,哪一個才是最關鍵人物呢?

《三國演義》裡認為是潘璋,並且還虛構出一大段大快人心的情節:關羽被害後,劉備傾國征伐東吳,潘璋奉孫權之命馳援前線,在一次交戰中,潘璋大敗,僅以身免,落荒而逃,關羽的兒子關興對潘璋窮追不舍,追到荒山峽谷中,看到山中人家懸掛有自己父親的畫像,於是就留宿在這戶人家中。

這晚三更時分,關羽顯靈,鬼使神差,就讓潘璋也來投宿這戶人家,如此,在父親神靈的幫助下,關興殺了潘璋,報了殺父之仇。

這個報仇的邏輯其實是講不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個計謀的策劃者是呂蒙,而擒關羽於馬下的是馬忠,照理說,如果關興要報仇最應該找的是這兩個人,而潘璋隻是一個負責上傳下達命令的角色,從某個角度來說,潘璋殺關羽的責任比揮刀斬下關羽頭顱的劊子手還輕,關興既然不去找劊子手,那也沒有必要揪著潘璋不放。

當然了,《三國演義》也交代了呂蒙與馬忠最終的下場:關羽的靈魂附在呂蒙身上,在宴席上大罵孫權,罵完後,倒地而死;呂蒙偷襲江陵時,關羽的部將靡芳和傅士仁投降了東吳,後來,這二人想將功折罪,於是就殺了馬忠,重歸蜀漢。

然而,這種描寫還是避重就輕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事實上關羽之死,屬於戰鬥失敗而死,既在鬥智方面輸給了呂蒙,又在鬥力方面不敵馬忠。

這才是導致關羽之死的最大原因,如果真要給關羽復仇,其矛頭就應該對準呂蒙和馬忠,至於孫權、朱然和潘璋,還有不知名的劊子手,都不是復仇的主要對象,而呂蒙是歷史上的名將,人們感嘆於關羽死於宵小之手的『宵小』,那當然就是馬忠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