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個名字,至今千年從未改名,名字很耳熟。《網路歷史》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西漢名將霍去病的豪言。

縱觀他的一生,確實是『開掛』的人生:十八歲的年紀,我們不知道還在學校的那裡渾渾噩噩,他就已經和舅舅衛青一起上了戰場,成為沙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霍將軍。

在他南征北戰的那五六年裡,抗擊匈奴,為漢武帝的江山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也難怪漢武帝會這麼喜歡這個小輩了,尤其是在收復河西走廊一役上,霍去病的狀態是可圈可點,不僅將匈奴打退,還為邊關百姓帶來了長久的和平。

這一役中,他收復了河西走廊的四座城池,取了四個名字,跨越過幾千年歲月,從來沒有更改過,這些名字對我們來說也很是熟悉,分別是酒泉、敦煌、張掖和武威。

其父不詳的私生子

在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和姨母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和寵愛之前,他的生活也說不得太好。

他是平陽侯府女奴衛少兒和和小吏霍仲孺的兒子,但是在他出生的時候霍仲孺就已經離開長安的平陽公主府了,所以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後來就是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從小小官女子一步步成了大漢的皇後,衛青也被提拔,衛家可謂是當時烜赫一時的外戚。

所以年幼時,霍去病就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

漢武帝很喜歡衛皇後的這個小侄子,經常把霍去病帶在自己身邊,甚至還想親自教授他一些兵法。

隻不過盛極必衰的道理霍去病應該不是不知道的,自己的姨母和舅舅已經極受漢武帝的寵信了,如果他還要接受漢武帝對他的種種優待的話,外面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們衛家外戚擅權了。

他當時是以『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為由推辭,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霍去病為人有一些年少輕狂的少年意氣。

雖然霍去病從小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但是在漢武帝和舅舅衛青身上他可以彌補那種沒有父親缺失的感受,他自幼善騎射《畢竟舅舅是將軍,一生七次出征匈奴,霍去病自幼受到舅舅的影響》,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就被武帝任命為嫖姚校尉,跟隨大將軍衛青一起出征匈奴。

我們十八歲的時候在幹什麼?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舒舒服服地在呆家裡,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活,而跨越幾千年的時光,十八歲的霍去病就已經上了戰場、保家衛國。

驍勇冠軍侯

十八歲他首次出戰,就立下赫赫戰功。

這是他第一次帶兵,帶著八百騎軍連夜拔營數百裡,連俘匈奴相國、當戶等一系列高級官員,此戰以後,漢武帝將他封為冠軍侯,意味勇冠三軍。

從他十八歲初上戰場,到二十四歲英年早逝,六年間他與舅舅衛青多次出征匈奴。

十九歲,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這一年對匈奴的攻勢分為春夏兩次,這兩次激戰無一不是重創匈奴,打得他們不得不投降。

當時流傳甚廣的一首匈奴的歌謠『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是他們在霍去病的攻勢下無力維系。

這一次出征匈奴,霍去病的大獲成功,將大量匈奴趕出了河西地區,中原漢王朝得以重掌河西地區,減輕了百姓們的生活負擔。

二十一歲時,霍去病和衛青共掌軍政,各領五萬精銳騎兵,再次出征,這一次霍去病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在此地舉行了祭天封禮的儀式,蕩平漠南,也是我們後來很熟悉的『封狼居胥』的典故。

因為霍去病的光華,越來越多原本跟隨在衛青身邊的門客幕僚都紛紛轉投霍去病,衛青的權勢不斷被削弱《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親人,無論是誰能夠得到漢武帝的信任都是一樣的》。

隻可惜天妒英才,二十四歲那年,漢武帝命霍去病繼續準備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正在準備的階段,霍去病就驟然去世了,可能是因為常年征戰,所以身上舊傷過多,一時之間舊傷復發不治而亡吧。

打下四個地方,千年未曾改名

其實為城池取名這樣的事情怎麼樣也不應該是霍去病,這畢竟是皇帝的權力。

但是因為漢武帝十分寵愛這個小子,霍去病本人又十分爭氣,多次剿滅匈奴,他也就將取名的這個權力交給了霍去病。

這四個郡分別是酒泉、敦煌、張掖、武威。

對我們來說最熟悉的就是衛星發射基地了,每次看到衛星或者火箭在酒泉發射的時候,都會感嘆中國古人真的好會取名字。

敦煌一直以來都是甘肅有名的旅遊城市,無論是敦煌飛天還是莫高窟,都帶著神秘的色彩;張掖在漢武帝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塞,其名字也凸顯了這樣的特色;武威這個名字雖然不太熟悉,但是一叫起來就有一種雄赳赳的軍隊的威武之感。

可以說霍去病還是挺會起名字的,不愧是當時頂頂厲害的『富二代』。

小結:

霍去病去世的時候不過才24歲,這樣好的年紀,卻因為滿身的傷痕,再也醒不過來了。

但是這樣也好,自古君王多猜忌,如果他看到日後自己的姨母的下場,也一定不會感到開心的吧,好歹他死在了帝王最信任最寵愛他的時刻,不會引起漢武帝對他的猜忌。

在霍去病逝世以後,漢武帝十分悲痛,因為失去了一員猛將,他也不得不暫停了與匈奴之戰,特準許霍去病可以陪葬皇陵之中,也算是他對於霍去病這個小輩最深切的關懷。

霍去病這一生征戰沙場,為漢朝的百姓安定了天下,使得他們可以不再受到匈奴的騷擾,無論在什麼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一直保護著他們的人民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