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他真的是古今第一神探嗎?為什麼會這樣呢?《網路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家喻戶曉的、廣為推崇的人物裡面,一定有歷朝歷代被傳頌的幾個清官,正所謂『唐生狄仁傑,宋出包龍圖』。

而近幾年,關於狄仁傑的偵探故事層出不窮,把狄仁傑的形象幾乎塑造成一位『中國古今第一神探』,然而,這是真的嗎?

狄仁傑真的是古今第一神探嗎?

我想,這件事情是非常可疑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狄仁傑劇照

在《舊唐書》中,關於狄仁傑破案這類事,一共就寫了14個字:

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

這就話的意思是說,(狄仁傑在大理寺工作時,清理大量疑難積案),一年中判處有罪或無罪釋放的多至一萬七千人,沒有一個人認為冤屈再要求申訴的。

說到這,咱們先不說其他,咱們就先理性的思考一下:一年365天,處理了一萬七千人,就算狄仁傑每天廢寢忘食的判案,我計算了一下,每天就得完成處理46.5個人的工作量,在這裡我就算46個,而如果按照前些年備受關注的,如今互聯網行業的『九九六』工作日來算的話,假如讓狄仁傑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每天12個小時滿點工作,而且,還給他算全年無休,也就是『九九七』工作制,如此這般,幹滿365天,那麼,狄仁傑平均每小時處理4個人的案子,也就是說,如果是4人4案,他要每15分鐘斷一個案子,而且,這麼高的工作效率,還得要求不能有冤假錯案。

各位,這現實嗎?

因此,我個人認為,狄仁傑判的這些案件,根本就不是什麼疑難案件,很可能就是因為過去盤根錯節的官場關系或人際關系,而無法審理的小案子,其中,也一定有一案涉及多人的情況。

而隻有在這種條件下,狄仁傑才能在不拼命的前提下,完成工作。

所以,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一定不是神探,如果是的話,讓一位神探來處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案件,那不是大材小用了嗎?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狄仁傑身上會有『神探』這個標簽呢?

狄仁傑塑像

事實上,審案、斷案這種事情,在狄仁傑漫長的官場生涯中,隻占了一小部分,在大多數的時間裡,狄仁傑在歷史上真正的角色是一名政治家,而政治家是不可能去做神探的。

而之所以狄仁傑身上會有『神探』這個標簽,這就得益於歷朝歷代關於狄仁傑的文學作品了。

而狄仁傑第一次以『神探』的形象出現,是在清末小說《狄公案》當中,在這部小說的開篇寫了這樣的一段話:

世人但喜作高官,執法無難斷案難。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部書寫的是狄仁傑斷案。

那麼問題又來了:在眾多人物中,作者為什麼選中了狄仁傑做主人公,而不選別人呢?

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作者的眼中,狄仁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政治環境與晚清的政治環境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兩個時期都是女主當國:唐朝的武則天與清末的慈禧太後。

在晚清時期,人們共同經歷著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雖然人們未必能夠說出問題之所在,我們的國家到底怎麼了?

我們為什麼要承受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呢?

但是,難免會有人會把這件事與女主當國相關聯起來。

在那個時代,恐怕從官場到民間都會有許多人對慈禧太後的垂簾聽政有所異議,然而,這種想法大家又不敢表達出來,因此,當懸疑小說《狄公案》的情節中,通過描寫武則天與狄仁傑之間的君臣關系,來隱晦地抨擊慈禧太後。

電視劇《通天狄仁傑》劇照

在故事情節當中,狄仁傑除掉了反對勢力,最終,迫使武則天歸還皇位與李氏的情節,滿足了讀書人的意願。

那既然作者寫小說是『借古諷今』的目的,那麼,小說中的狄仁傑與真實歷史上實際上是武則天心腹的狄仁傑,這兩個形象是否一致,就無關痛癢了。